字普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六十四回 我的眼睛 自說自話,重修群芳譜,字普渡,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直等著和你見面,所以昨接到你的電話,我就通知他過來。對了,日記本具體是什麼情況。”大根取出日記本,放在茶几上:“完璧歸趙,除了自己人,所有看過或知道內容的人,現在都不存在了。”他轉而問董藝:“董教授,甲骨文是文物不假,它只是一種早期文字,有什麼重大研究價值?”董藝愣了一下,隨即道:“此不然,甲骨文不單單是文字,它是歷史。想必你也知道,華夏文明最少可追溯至夏朝。但國外學者卻不認可,他們認為夏朝只是傳,因為沒有考古證據的支援。我們確實拿不出實物和文字,來向世人證明,夏朝是真實存在的。”無法證明中國有夏朝,大根不解道:“夏商周秦漢,居雲老師,時候,你不是這樣教我的嗎?難道夏朝還有人不承認?”居雲不是搞文史研究的,也無法明確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還是聽董教授怎麼。”董藝道:“目前國內出土藏有的甲骨文,最早的一批是距今公元前1300年,屬商代中晚期。從殷墟出土的甲骨文,目前已被破譯一千餘字,其中,有春秋而無夏冬二字,似乎也表明無夏朝一。當然,可能那時的中原常年氣候宜人,沒有酷暑和嚴寒,所以就沒有夏冬的概念。現在要證明夏朝確實存在,就一定要找到相應的文字記載。”大根道:“你的意思,國內現存的甲骨文,沒有一塊提到夏朝,哪怕是一個夏字?”董藝一臉遺憾:“是啊,所以那批被盜的甲骨文彌足珍貴。”大根不解道:“彌足珍貴?同時代的甲骨文,應該差別不大。”“不不不,那不是一批的。”董藝連連搖手,口氣肯定道:“據當時出土時的記錄,那批被盜甲骨文的年代,很可能早於國內現存的,因而極具研究價值。”居雲適時補充道:“既然是更早的甲骨文,記載的內容多半會有不一樣的地方。”董藝點頭道:“不錯,所以我們急等著這批甲骨文重見日。馬同志,如果你的訊息可靠,那批甲骨文確實埋在濟州島,我建議立即與高麗交涉,儘早挖掘,重歸祖國。”大根搖搖頭:“自己的東西,還交涉什麼?拿回來就是了。”不董藝沒聽明白,就是譚菊如和居雲也是莫名其妙。不等三人開口,大根輕描淡寫道:“昨晚我去了一趟濟州島,剛才來的時候,我把東西放在了道觀裡。董教授,你可以去看看,那些是不是你要找的甲骨文。”這訊息不但驚人,更是驚喜。譚菊如起身道:“什麼?你已經拿到甲骨文啦?”大根道:“我沒開啟看,不知道里面是什麼。”那邊董教授激動地拉著居雲,“太好了!居雲主任,快帶我去看看。”看著二人急急出去,譚菊如扔下日記本,哼了一聲:“又是自自話,這麼重要的事,動手就動手啊?過程順利嗎?”見譚局對日記本失去興趣,知道他心裡一定滿意甲骨文的迴歸,大根笑道:“神不知鬼不覺。”昨在盤龍別墅書房裡,他拿出日記本研究了一會,隨即遙視濟州島松嶽山,確定具體埋藏地點。待到夜深人靜,使出空移術來到藏寶處。日記本里,前原藤條確定有兩處地下有埋藏物,在涼亭那處他標記為重點。凝神開啟目,大根首先透視涼亭這處,下面不過是一堆槍械彈藥,顯然是二戰時的遺留物。抓緊時間來到另一處,是兩塊大石之間的坡地。凝神透視,下面沒有木箱,只有兩個油布包裹,包裹裡似乎是些骨頭和石片。估計當時情況緊急,日本人不會蠢到連木箱一起埋下,這應該就是那批藏寶。四下一看,無神無鬼。當即運用意念力將兩個包裹從地下吸出,地面留下一個不大的洞口。怕亮被人發現端倪,再用意念力把土稍稍回填。做完這些,也沒費什麼精力和時間。兩手一拍,一手提一個油布包裹空移回到盤龍別墅。前決定回國,在約翰內斯堡,大根就給群芳園和譚菊如打了電話。今約好在重修觀基地與譚局見面,上午帶著根幽一起過來,順便將二人送去檢修。路過重修觀,自然要與幾個師兄見見面,聊過之後,便將兩個油布包放在道觀,是暫存片刻。這麼做是留個後手,萬一譚局有什麼新措施,自己也好補救。——————故事純屬虛構 請勿對號入座欲知後事如何 且看下回分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