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普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五十三回 分規角尺 殷商時期,重修群芳譜,字普渡,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合天時地利人和,古時修行得道之人自然層出不窮,神醫神道屢見不鮮。隨著環境的惡化,人類各種慾望又被不斷被放大和宣揚,修行者日少,得道之人也就漸漸稀少。
與之相比,如今社會二欲橫流,耳目充斥著種種慾望,很難讓人靜心修行。當今之世就連修行之人都是極少,更不用奢談得道之人。
由於那些高人只是作法,原理秘而不宣,且非自己嫡傳不授。為了掩人耳目,還故意編造種種作法過程,因而在外行人看來,道家法術更是充滿神奇。
流傳至今作法事的繁瑣程式,其實都是後人添磚加瓦所至,本質是一種表演,毫無用處。修行沒有得道,後世道人絕大部分只是流於形式和過程,稱其坑蒙拐騙也不過分。
——————
剛才作法降雨時,自己是手舞足蹈,招式有板有眼。反觀大根,只是不經意的揮揮手,空氣竟然一會冰冷一會灼熱,這是什麼法術?
冷汗未消,老臉發熱,季冧心中也是冷熱交替,還好只是比試,否則豈能全身而退。看來這二人的確是仙非妖,慌忙口稱仙師拱手行禮。
忽然穿越到殷商時期,人地兩疏,還是先找個落腳之地。一身西裝的大根隨即拱手還禮,“你號稱王水真人,呼風喚雨的法術果然高明,可否容在下進觀一坐?也好做些討教。”
倆人的現代造型,看在道士的眼裡,還是有些怪異。季冧不敢拒絕,立即擠出笑意:“仙師大駕光臨,某等豈敢不從,二位仙師,請進觀小憩。”
隨著季冧走進道觀,只見裡面的廳堂樓閣都是木製結構,還有不少屏風隔斷。來到一間廂房,皮鞋踩踏在木地板上,發出“篤篤”聲響,顯見地板還是架空的。
陳塵好奇道:“這裡怎麼有點像日本的和式民居?”她曾經跟隨蘇學清去過日本,都是木製結構,格子窗,推拉門,印象中覺得有些類似。
“你這是本末倒置啊。”大根糾正道:“這裡是三千年前的殷商時期,怎麼會像日本呢?只能說日本保留傳承了這種建築制式。”
他在日本待過一段時間,從北到南去過不少地方,特別是肥田家在九州志賀島上的舊式宅院,建築風格與這裡更為接近。不想中華的殷商遺風,卻在東瀛得到了存留,華夏之人徒留嘆息。
房內沒有桌椅,只有靠北面放著一張低矮的條案,季冧伸手請道:“仙師請上座。”
殷商之時自然沒有凳子和椅子,所到之處都是盤坐或者跪坐。大根開始進入角『色』,也不客氣,直接去主位盤坐。陳塵也學樣,盤坐在他身旁。
季冧在下手位跪坐,拱手道:“不知仙師來自何處,意欲何往?”
大根裝模作樣道:“無事雲遊,偶然路過。我二人想在觀中盤桓幾日,不知真人願否?”
這二人是得寸進尺啊,方才答應小憩,現又要留宿。看來一時不會離開,季冧不敢強硬推卻,只得敷衍道:“王水觀甚是簡陋,本是某等修行之所,恐怠慢二位仙師。”
“無妨。”大根揮揮手,看看陳塵,“我二人別無它求,只需遮風擋雨就行。我看天『色』將暗,真人可否讓我二人四下看看,只要僻靜就好。”
見大根態度堅決,季冧只得起身道:“觀中並無精舍,惟觀後有一茅廬,倒是安靜所在。”
大根立即起身:“走,去看看。”
出來廂房,有一道士匆匆行來,低聲道:“師傅,師叔來訪,正在中堂坐著。”
大根立即道:“真人儘可前去,我自己去後面看看。”說完丟下季冧,拉著陳塵朝觀後走去。
出了王水觀後門,不遠處的山坡上,果然有一座茅草搭建的靜雅廬舍。四周圍著一圈低矮的籬笆,上面滿是藤蔓植物,形成一道綠『色』圍牆。
茅廬內雖說乾淨卻一無所有,地上只有一團蒲墊。陳塵四下一看,“這裡怎麼住人啊?還不如在道觀裡找一個房間,起碼還有木地板。”
大根道:“這裡是三千年前古代,那些道士行為處事和我們不一樣,適當保持距離有好處。”
陳塵還是有些埋怨:“那晚上我們睡在哪兒?合衣躺在地上?”
這間茅廬像是用來打坐修煉的,寢具鋪蓋什麼都沒有,的確不適合在此居住。大根略作思索,笑道:“不要著急,你先到外面看看風景,晚上保證讓你睡個好覺。”
陳塵將信將疑來到茅廬外的庭院,極目四處遠眺。傍晚時分的秋天山野,觸目滿是金黃,給人以幽靜而空靈的感覺。
不一會,聽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