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普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四十二回 浦東新區 諜情人員,重修群芳譜,字普渡,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上海,浦東。
在上海的地理範圍內,有一河一江非常著名。一河指的是蘇州河,以此河為界,將上海市區分為南北兩塊。一江指的是黃浦江,此江以東稱為浦東,以西則稱為浦西。
在浦東開發之前,一般人所說的上海,指的僅是浦西市區部分。因為浦東絕大部分地區屬於郊縣農村,相比繁華的浦西,浦東只是落後的代名詞。因而上海人曾經流傳這麼一句順口溜,寧要浦西一張床,不要浦東一間房。
進入二十一世紀,浦東改革開放迅猛推進,各種高樓大廈如雨後春筍,紛紛拔地而起。在眾多的建築中,有一棟大樓最近也竣工投入使用,這就是氣候調查局的新址。
位於滬南路上的調查局大樓,地面層高十一樓,核心部分是在地下二層至七層。外表裝飾平淡無奇,只是整座樓窗戶很少。大樓外面有一圈高大的圍牆,四周都有大片修葺精緻的綠化,就連地下車庫的出入口,也設計的很有藝術感。
大門外掛的牌子是高新材料研究所,與裡面這種格局倒也匹配。研究所嘛,一般都是需要保密的,在這工作的也是知識分子,格調高雅實屬正常。只是位置略顯偏僻,離商業金融等繁華之地較遠。
氣候調查局在北京的大樓,原先就是一棟老樓,裡面的設施已經跟不上時代的發展和要求,經過上級的批准,新址遷往上海的浦東新區。
一來北京這地方官員太多,知道調查局有一批能人異士,於是有些人小『毛』小病的,不去醫院尋醫問『藥』,偏偏託人來找什麼大師,調查局的日常工作經常會受到一些干擾。
二來上海經濟發達,思想比較開放,所謂見多識廣見怪不怪,即便發生一些奇事,也很少有人大驚小怪。加之這裡的科研綜合實力很強,有許多工作可以得到支援與配合。
陳起作為前期負責人,早早就帶著一個工作組來到浦東,籌備和監督工程的進展。隨著調查局大樓的啟用,他正準備將妻兒接來上海居住。
前些日子,局裡接收了一名特殊物件,叫蔡大英。此人是境外敵對勢力的頭目,在大陸地區建有一個間諜網。被國安逮捕後,蔡大英拒不交代問題,特別是間諜網一事,閉口不說。
那些資歷頗深的預審專家,用過各種辦法,始終無法從他口中獲取間諜人員的名單。無奈之下,想到調查局有異能者,或許他們可以有辦法解決這難題。
作為新址啟用後的第一號任務,陳起立即調來幾名右派異能者,都是擅長讀心術和心靈感應的。折騰了好幾天,催眠也好讀心也罷,就是無法獲取蔡大英腦中的情報。
訊息傳到譚菊如那裡,他也是茶飯不思,一臉愁容。偏偏這時大根突然現身,這又是讓人頭疼的大事。他只得彙報給上級領導,建議成立聯合調查組,對大根進行全方位調查。
這種沒有可供佐證的調查,想要弄清楚事情的原委,短時間內是無法做到的。按欒部長的意見,調查工作要一步步來,且先易後難,眼下可以先研究那根所謂的武器。
眾人正在磋商怎麼對付大根,不料葛勇跑來通報,說是大根有要事找部長和局長面談。
在留置室裡,大根透過天目,聽到那些專家學者胡『亂』猜測,心中很是不屑。倒是欒部長和譚局長之間的談話,引起他的注意。
常規來講,假如一個人意志很頑強,別人是無法獲取他的真實口供。如果此人受過專門的反意念訓練,刻意封閉自己的思維,普通的讀心術也起不了什麼作用。
不過,大根覺得自己可以試一下。當即提出要見欒部長和譚局長,直截了當告訴他倆,自己有辦法對付那個蔡大英。
——————
昨晚得知大根要來,陳起一夜沒睡好,一早就來到辦公室等人,精神顯得很好。有大根出馬,蔡大英這塊硬骨頭怕是扛不住了。
八樓的副局長辦公室裡,大根剛顯出身形,陳起立即道:“大根,你的事解決了嗎?”
大根搖搖頭,“哪有這麼快的,反正我都說了,報告也寫了。他們想要調查,那就慢慢調查好了,我還是那句話,他們的做法就是猴子研究人類,笑話。”
陳起不禁笑道:“雖然是氣話,比喻也算恰當。好吧,我們還是談談蔡大英這件事,你有什麼需要了解的?或是準備點什麼?”
“不用。”大根搖搖頭,胸有成竹道:“你可以安排一下,我想先去和他見個面。”
陳起對大根還是很瞭解的,當即不再廢話,直接陪著他來到地下五層的電磁監舍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