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普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十四回 父母離婚 等待地震,重修群芳譜,字普渡,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七十四回
父母離婚
等待地震
公元一九八四年五月中旬,上海,三林塘。
八十年代的上海,五月的平均氣溫在攝氏二十度左右,感覺很是舒爽。
中午時分,一身夏裝的林和與孫曉玲出現在上海三林塘。雖然太陽高照,孫曉玲還是覺得有些涼意。
孫曉玲抱著雙臂,道:“都六月底了,上海怎麼溫度那麼低。”
林和一手摟著孫曉玲道:“不好意思,我使用了時空穿梭。”
“什麼意思?”孫曉玲停下腳步,望著林和道:“這裡不就是三林塘嗎,沿這條路左轉就是我家不對啊,這邊幾間房子前幾年就拆了,怎麼還在呢?”
周圍的景物似曾相識,又有幾處不同。孫曉玲四下打量,表情有些『迷』『惑』。
林和道:“這裡是三林塘沒錯,不過,這是一九八四年的三林塘,而且時間是五月十六號星期三。”他說完後,看著孫曉玲的反應。
孫曉玲一愣,隨即恍然道:“你是說穿越到了,十年前的三林塘?”見林和點頭,她居然不怒反喜:“這麼說,我們現在不屬於這裡的時空?這太有趣了,那是不是我可以看見我小時候的樣子?”
林和笑道:“當然,你想不想去看看?”
“好啊。”孫曉玲連連點頭,道:“你等等,我算一下,唔,六歲多點,哎呀,現在的我七歲還沒到啊?”
有了上次穿梭去新會的經驗,林和立即想到,這次穿著不能太另類。他摟住孫曉玲道:“你冷不冷?我們還是先去買衣服吧,這身打扮會引起別人注意的。”
見林和主動摟著自己,孫曉玲很感幸福,她裝作冷的樣子,朝林和懷裡靠緊道:“嗯,聽你的。”
倆人穿著買來的外套,雖然有點土氣,但是走在路上,和周圍的人已是沒有區別。
走不多遠,孫曉玲就指著前面一個院子,對林和道:“到了,我們可不可以進去?”
林和提醒道:“記住,就當自己是外人,隨便看看就行了。千萬不要暴『露』我們的身份和來歷,更不能干擾以前的你們,一旦有什麼偏差,我們就會陷落在這個時空,再也回不去。”
如果陷落在以前的時空,那就麻煩了,這點孫曉玲還是明白的。她立即點頭道:“放心吧,現在我已經知道自己的真實身份,不會『亂』來的。”
院子裡,一個六、七歲的小女孩獨自站著,眼巴巴地望著房子,表情很難受的模樣,沒見孫曉玲的母親林亞芬。
孫曉玲看了一眼林和,一人走緊院子。她按捺住激動的心情,對著兒時的自己道:“小妹妹,家裡沒人啊,你媽媽呢?”
小女孩看了看孫曉玲,然後朝房間指了指:“媽媽在裡面跟爸爸吵架,姐姐,你去勸勸他們好嗎?”
房間裡面果然傳來吵架聲,孫曉玲不由地想起父母離婚的事,心情頓時複雜起來。此時如果自己進去勸解,一旦父母重歸於好,那就是干擾了以前的時空。可是聽著房間裡的父母惡言相向,自己卻無法勸說,心裡異常難受。
林和感覺到孫曉玲的心理變化,立刻進來院子,拉著她就走。
來到外面,林和摟著孫曉玲的腰,邊走邊道:“好了,不要難過,這是已經發生的事。”
孫曉玲忍不住流下眼淚,點頭道:“我知道,這無法干涉,可我心裡真的很難受。”
林和抹了下孫曉玲的淚水,道:“玲玲,忘了這事吧。哎,我知道這裡屬於郊縣,上次來上海,沒有去市中心看看。這樣,你陪我去市區玩玩。”
徐彙區位於上海的西南部,區內有個光啟公園,那裡原本是明朝末年上海儒士徐光啟之墓,後擴建成公園。
徐光啟祖籍蘇州,生於上海太卿坊。此人雖出於農家,卻學貫中西,是中國傑出的科學家。他精通天文、數學、水利、農學乃至軍事,是中西文化交流的先驅。官至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中年時受洗天主教成為基督徒,逝後葬于徐家匯天主教堂之南。
此公一生輝煌,建樹頗豐。數學裡有一門分科叫“幾何學”,這“幾何”二字就是此公從拉丁文翻譯而來。《幾何原本》最早的漢語版,就是由他和耶穌會教士利瑪竇共同翻譯的。
此時光啟墓無人拜謁,一片安靜。在墓地之旁的樹蔭下,林和與孫曉玲顯出身形,四周無人,倆人神『色』自若地沿小道出來。
望著眼前樹木花草,孫曉玲道:“這是什麼地方,怎麼像是公園?”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