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5部分,白伏詭話,青詞,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躺椅上睡到十二點半,鱸魚將塗過血的影人以線聯綴,並排懸吊在白紗前,打亮臺前燈。尋常皮影戲都是隔布演出,用五根竹棍來操縱影人的動作,但是今天,鱸魚掌櫃要表演潮州本土皮影戲中據說早已失傳的傀儡百戲。

按民俗志的記載,傀儡百戲是皮影戲中極為少見的幕前戲,一個表演者能在不使用竹棍的前提下同時控制多達百名的傀儡皮人在布前自由活動,有人推測那是採用了鐵技木偶的操縱方式,但是皮人質料軟重量輕,想用線控基本上不可能,也有工匠用銅片人代替皮影,做了各種嘗試,最後全都以失敗告終,至今還有人認為不該把傀儡百戲歸類為皮影戲,更是質疑傀儡百戲本身的真實性。

事實上,傀儡百戲並不是一門技藝,而是以血連氣,讓那百名傀儡適時反應出真人的生活形態,有經驗的術士力求表演精彩,會挑選不同行業和層次的人物作為模本,正所謂人生百態盡展一幕之前。

術士在雕刻媒介時需要將符文刻在皮上,能力越強,符力的擴散範圍就越廣,兩漢時,神仙方術盛行,太平道中就有一奇人擅長骨上紙舞,以親人血液滴入死者骨骸,使用陰符將靈魂與紙片人相通,藉以觀察死者在陰間的狀態,若是生活疾苦,便施法相助。

東漢末年天災頻繁,瘟疫流行,百姓顛沛流離,沒有能力安葬親人,術士便以骨上紙舞收買人心,為太平教打下群眾基礎。鱸魚掌櫃認為傀儡百戲就是由此骨上紙舞演變而來,當年那位奇人必定是燕山一派的方士,但通連術只是一種窺伺追蹤之法,並不能改變人鬼的生存環境,所以骨上紙舞仍是有惶惑人心的成分。

鱸魚雖然不能像老祖宗那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