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葦有思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84章 汴河,回到宋朝當花農,蘆葦有思,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看到云溪一副驚訝的表情,葉源更樂了。
“怎麼?想讓爹早點去學裡?”
云溪忙搖搖頭,反正葉源也不想考科舉,管他啥時候進學呢,不去正好,可以帶她四處看看了。可是,柳宣怎麼辦?柳宣可是想要考科舉的人。
“放心,不會耽誤你柳大哥學習的。”葉源顯然知道云溪接下來想問什麼,“這個啊,就是你柳大哥的主意。他已經打聽了,國子監管的嚴,輕易不準請假,旬休了也會佈置好多課業,所以他決定晚入學幾個月,趁機到處走走看看。”
云溪瞭然地點點頭,原來是這樣。古代交通不發達,通訊不發達,想要長見識只能親自去走去看,除此別無它法。
而且古代的進士,那是包分配的,不管好賴都能有個去處,最常見的,就是縣令縣丞之類的九品芝麻官,官小事不少,要是諸事不通,那也是很容易丟官掉命的,所以增長見識這一項就很有必要了。
“那正好,可以幫我的幫了,老實說,看到京城這麼繁華,我這心裡真是有點怵得慌。”雲錦很開心,不過她還有點小擔心,“爹,柳先生知道嗎?能同意嗎?”
“怎麼不同意,他兒子有主見不好嗎?再說他是爹,我也是爹,我同意了就行。”葉源忙不在乎地說,“放心,柳先生對兒子信任的很,一定沒問題的。”
“爹說沒事肯定就沒事!”雲錦對葉源也很信服,很滿意地不再多問了。
於是早飯後,除了林氏雲聰幾個看家的,云溪她們兵分兩路,葉福葉祿帶著兩個兒子,並雲錦和柳宣六人出門找經營房屋租賃買賣的牙行,尋找可以開鋪子的店面。葉源和張暢則帶著云溪李四姐去郊區的落英村。
出了葉家所在的麥稍巷,向北拐到保康門街,行不過幾個街口,就到了穿城而過的汴河,如果說《清明上河圖》是中國第一畫,汴河就是大宋東京城的第一河。自隋煬帝開通大運河,汴河與黃淮河相連後,汴河就猶如血脈,江、淮一帶的糧米,四面八方的百貨,透過汴河源源不斷地為開封輸送物資,供應軍需民用。
河裡大小船隻往來不絕,比岸上的馬車也少不了多少。
不知道是不是被穿越帝的蝴蝶翅膀扇過了,汴河的河水貌似不淺,兩岸雖然還保留著一丈五尺寬的供縴夫們拉縴行走的專用通道——纖道,可需要拉得船隻並不是很多。云溪就看見一艘吃水不深的三十米大船靠船槳和風帆就往前走了,這麼長的船在古代絕對屬於大船了。
“這船可真多!”李四姐很感嘆。
云溪也很感嘆,作為一個兩世都生在北方的人,還真沒有一次性見到這麼多的船。
保康門街到這就算到頭了,過去橋就是大相國寺。云溪掀開簾子看了看,貌似菊展已經結束,寺院大門緊閉,一副拒人千里之外的架勢。
“菊展上的菊花賣完了?”云溪扭臉問李四姐,她還以為評比結束,還會有一兩天賣花的時間,總不至於收收門票就了事吧?
“應該沒賣完吧!”李四姐不確定的說,“昨天我們走得時候還有不少。”
“沒賣完,換地方了,今天在北門‘萬姓交易’市場賣。”一個站在路邊的路人甲說道。
“咦,蘇家二郎,快上車,正等你呢。”後一輛馬車上的張暢突然探頭出來喊道。
“這是我姥爺昨天約好的幫閒,說是咱們人生地不熟,得找個人帶路。”李四姐解釋道。
原來不是路人甲,就說車怎麼到這不走了,原來是等人。
云溪快速看了下這位幫閒蘇二郎,中等個頭,黑瘦,其貌不揚,不過人很精神,說不說話臉上都帶著笑,眼睛很活,但不惹人討厭,話音裡透著一股子輕快,一看就是天生吃這碗飯的料。
接上這位宋二郎,馬車右轉,沿著汴河岸的路經東水門出了城。
出了城,沿著隋堤走了小半個時辰,差不多有八九里路吧,就到了她們此行的目的地——落英村。
據說落英村原本叫劉家村,菊展上的墨菊綠菊就是這個村裡最大的種植戶劉家種出來的。不過自從種菊花聲名鵲起之後,他們就將村子改名為落英村,取自屈原的“朝飲木蘭之墮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雖有藉機揚名之嫌,卻也算名副其實。這村裡不但田裡種的是花,道路兩邊和人家的院落裡也全種的花,這會正是菊花盛放的季節,一眼望去,村子都要被菊花給包圍了。
“幾位東家,你們別看這村子大,其實只得兩戶人家,一家,就是今年贏得花展的劉家,墨菊和綠菊都是他家出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