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葦有思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41章 播種,疑問,回到宋朝當花農,蘆葦有思,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出來之後也沒直接回家,照例去酒樓吃飯。

兩人不是想著做火鍋生意嘛,就特意找了一家有涮鍋的店,沒錯,那會已經有火鍋了,和現代火鍋版本之一的北京涮羊肉非常相似,都以清水打底,香辣鹹鮮的味道主要從蘸料中獲得。

兩者的區別在於肉片的前期處理上——這會的肉片都事先醃製,帶著點鹹味,完全可以不蘸料直接吃;北京涮羊肉則沒有這一步,直接一燙一蘸,從淡口一躍而至濃郁。現燙現吃,最能體現食材最鮮嫩的口感,品嚐其與生俱來的味道。

一頓飯吃下來,云溪心裡有底了,都不用改進,張大娘原先做的那火鍋底就比它這個強,更別提她穿過來改進之後的了,完全沒有可比性。

張大娘做菜為什麼好,因為熬得湯好。俗話說得好,唱戲的腔,廚師的湯。有湯開張,無湯打烊。

古代沒有味精,想做好飯全靠湯好,張大娘的湯有點像傳統豫菜的路子,用老母雞和肘子,三洗三滾三撇沫,先熬毛湯,一部分毛湯透過掃湯來得清湯,另一部分毛湯再加進棒骨來熬奶湯。

用奶湯的料渣加水再熬,得二湯。清湯可以做開水白菜、清湯竹笙和酸辣烏魚蛋湯。奶湯用來做奶湯廣肚和奶湯蒲菜。二湯用來燒家常菜。

最好的清湯叫“濃後淡”,看起來就像是一碗白開水。端上桌的時候,沒見過的人都以為是涮勺子的水。但是,嘗上一口你就知道了,這就是好清湯。好清湯有個說法,叫“清澈見底,不見油花”,好奶湯也有一個說法,叫“濃如牛奶,滑香掛齒。”

初次涉足餐飲業,云溪和三皇子都沒有打算一口吃個胖子,所以稍微一商量就打算拿來主義了,至於別的口味的湯底,那隻能是慢慢來了。

如此蘸料也不用愁,云溪知道一種涮羊肉片的方子,用醬油,芝麻醬,韭菜花,醬豆腐,料酒,辣椒油,蝦油,香油,苯甲酸鈉調製,除了作為防腐用的苯甲酸鈉,剩下的都能找到,現在葉家吃涮鍋用的就是這個。

不過如果要開火鍋店的話就得再想幾種,涮蔬菜,五花肉,魚片等等,除了牛肉,其他的都可以單獨研究一種兩種出來,如此才好開高價不是,正所謂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種花家的富人從古到今就沒有不講究的。

想到牛肉云溪就心酸,在現代作為涮鍋主力的牛肉這裡竟然吃不上,因為牛是要耕田的,屬於國家級保護動物,非經官府批准不能殺,不然你就犯法了,要坐牢那種,所以云溪來古代兩三年,吃過牛肉的次數一隻手都能數的過來,想想都心疼自己。

……

吃完飯回去,梁家已經將大麗花運到了,都是帶土的特別好種,云溪吩咐王大娘小草兩個去處理,她自己則去收拾仙人球種子。

雖然梁家人讓云溪隨便挑,云溪還是沒要,不是客氣,而是實在是看不上,長得太醜不如自家種,反正紅果子不少。

陰曆十月底早晚已經很冷,好在有玻璃房,還有剩下好些小玻璃塊,云溪都讓他們給嵌成長條的方框,現在正好可以用來悶養仙人球。

先處理種子,紅果果一個個擠破,掰開,拿針將種子一一挑出,再拿布抱著搓搓搓,等殘餘果肉都掉了再衝水晾乾,然後紙包包好,全部弄好後再一二三記好標籤,種的時候也好標記。

第二步配土。

粗沙-泥炭-椰糠-蛭石-煤灰-赤玉土-草木灰,OK……個鬼,除了第一種和最後一種,剩下的全沒有,可憐見的。

好在古代也有土賣,和現代的泥炭差不多,看著還挺疏鬆肥沃的。泥炭二袋,粗沙半袋,草木灰一花盆,摻和之後覺得顆粒少,又加了好些麥飯石,看著才算好了。

也不知道他們是怎麼加工的,顆粒還挺細。

其實云溪瞧著這麥飯石和沙子差不多,硬度都不低,能溶解的礦物質很有限,不過既然農民伯伯都給它起這個名字了,想必還是有用的,再者花錢買心安,不買萬一成活率低了豈不是要心裡難受。

第三步:填土。

第四步:消毒順便澆水。這步最麻煩,沒有高錳酸鉀和多菌靈,只能熬中藥,光這一步就得大半個時辰折騰。

然後就是播種,用拇指、食指捏種子輕輕揉搓,把種子均勻的播撒在表土上。

最後蓋上玻璃蓋子保溫保溼。

然後:等出芽。

大功告成!

有點累,但成就感滿滿,晚飯都多吃了半碗。躺在床上還傻笑了半天,晚上做夢就夢見自己身在一個沙漠植物園裡,高大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重生九八做星嫂

李一一

[網王]立海大的撿球替補

嬌綠

妖女修仙錄

無組織

甜心栽跟斗

閃啊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