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葦有思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26章 花市買花,回到宋朝當花農,蘆葦有思,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京城的花市果然比幽州大的多,也熱鬧的多,又是菊花盛放時節,來往的客人絡繹不絕,大抵是汴京菊花已經形成一定規模,價格並不高,買花的小市民極多,都是買一兩盆,用揹簍背在身上,鮮豔的花朵映著一張張或年輕或滄老的臉龐上,顯得無比的和諧美好,頗有幾分後世花市的樣子。
只是這花卉的品種,比之後世就差了不是一點半點。
先不說別的,就是此刻風靡大街小巷的菊花,也就僅限於“真菊”,即莖紫氣香而味甘者,而莖青作蒿艾氣苦而不堪入口者為“野菊”。
這個分類方法是五梁時期一位叫陶弘景的道士劃分的,他不但是道士、還是道教思想家、醫學家、煉丹家、文學家,愛好及其廣泛,著作也是相當多,在當時大大有名,屬茅山派代表人物,那是神仙般的存在,據說皇帝老想請他出山相助而不得,人稱“山中宰相”。
他對古代醫學化學的貢獻頗大,但他對菊花的分類卻限制了菊花品種的發展。要知道,在古代,養花種草那是有錢人家才有的閒情逸致,他們的審美和愛好很大程度地決定了花農的努力方向,但同時也限制了花農的發展創造性。君不見傳統名花都是多年生花卉嗎?草花那是根本不入眼,像民間流行的鳳仙花,文人看不上,還給它起了個“菊俾”的雅號,真不知道人家那裡惹到他了。
不過話說回來,品種少了好啊,少了才有發揮餘地不是?而且想想吧,要是某個名品從她手裡培育出來,再冠以她的大名,那她豈不是要留名千古了?想想就覺得可美。
云溪一行人挨家挨戶地逛著,卻買的不多,只買了幾個水仙球,沒辦法,誰叫她家本身花就多呢。
等到走得有點累了,云溪終於發現了特別的東西,一個少年郎在街邊擺著一個小攤,少年約莫十二三歲,生得白白淨淨,明眸皓齒,一看就是個不經世事的小少年。
這個小攤上東西少的可憐,只得四盆仙人球,還有兩盆花,盆花很高,和她個頭差不多,莖稈粗壯,葉片肥厚,只是這花朵,一紅一黃,看著還不錯,只是少的可憐小的可憐,非常沒賣相,再加上長刺的仙人球,看熱鬧的倒是不少,但買的人嘛,就一個也沒有了,大都是問兩句搖搖頭就走開了。
見云溪一行人過去,少年很是靦腆的笑了笑,並沒有說話。
“這東西倒是稀罕,怎麼賣?”
少年又是靦腆的一笑,答道:“這是仙人球,一盆二兩銀子,這兩盆叫……叫‘麗人菊’,一盆一兩銀子。”
云溪詫異地抬頭看了他一眼,這少年人靦腆,要價可不靦腆啊!一盆花骨朵沒幾個的大麗花他竟敢要價一兩銀子,怪不得路人都是搖搖頭就走開了,原本她以為是無人認識才這樣,原來是要價太高啊,一文錢一個包子兩文錢一大碗粥的古代,一兩銀子都夠小戶人家活一個月了!如此高價怎麼可能有人買。
“你這也太貴了吧?一兩銀夠我買盆‘狀元紅’了,還買你這‘麗人菊’,名字起的倒好,就是這麗人有點醜,如此粗壯倒像是燒火婆子。”
還沒等云溪還價,後面圓圓就嚷起來,這幾天她被靜姐兒拉著逛了不少地方,對京城花卉的價格已經很是瞭解,她說的‘狀元紅’乃是最受京城人喜歡的牡丹品種,以花朵碩大,顏色厚重聞名,屬於大眾但供不應求的品種。
“不……不還價。”少年聞言臉色漲得通紅,但對價格還是很堅持。
不降就不降吧,難得遇見,云溪從荷包裡掏出十兩銀票,“給你錢,這些我都要了。”
“溪姐兒,太貴了。”圓圓一拉云溪衣袖,小聲道:“好歹還還價呀。”
“買個稀罕唄。”云溪笑著將胳膊撐開,將銀票遞給少年。
“多謝你。”少年接過銀票,大概看了看就裝了起來,彎腰搬起花來,“小妹妹,這輛車是你家的嗎?”
云溪點點頭,少年就開始搬花了,葉源見云溪買好了,將車停穩,也過來幫忙。
“這也太貴了,要是讓大娘知道,準要說你了。”圓圓對價格耿耿於懷,“十兩銀子,夠買一車糧食了。”
這丫頭,真嘮叨,云溪只得低聲解釋道:“這人不是專門賣花的,你看他那衣裳,看著陳舊但料子是極好的,想必是家裡有難處才出來賣花的,能幫就幫一把唄,何況我挺喜歡那幾個帶刺花的。”
“那就這樣吧,下次可不能這樣了。”看看轉眼之間就搬上馬車的花盆,圓圓只得無奈地閉了嘴。
“二姐兒就是心好!”小草恭維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