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意孤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49部分,重生之我為書狂,一意孤行,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爆的同時,黃一凡筆名凡塵也收到了來自國內幾百家媒體的採訪郵件。不過,大都數媒體的採訪黃一凡都推掉了,只留下青年報與央視這幾家比較權威的媒體。

“您好,凡塵先生,很喜歡您的梁山伯與祝英臺,也很喜歡您創作的交響曲梁祝。”

採訪自然是文字訪談。

“謝謝,不過,梁祝我只創作了主旋律,剩下的是燕京音樂學院的學子完成的。”

“凡塵先生您太謙虛了,我們能向您提幾個問題嗎?”

“當然可以,請問。”

“還是先來說說您之前寫的梁山伯與祝英臺劇本吧,當時您怎麼會想到寫這樣的劇本?”

“怎麼想的我也不知道怎麼說,我覺得這個故事應該可以感動人,也就寫了。”

“也就是說,這個故事是完全虛構,您憑空想像出來的?”

“也不算是完全虛構吧,可能歷史當中並沒有梁祝這樣的故事,但歷史當中是有梁山伯與祝英臺這兩個人的。”

“咦,歷史當中有這兩個人嗎?”

“是的,不過他們並不怎麼出名,不細查可能並不能查詢到。祝英臺是南北朝時期的一位俠女,她劫富濟貧,深受民眾愛戴。有一次他去馬太守家盜銀,不幸被馬太守家兒子馬文才發現,死於亂刀之下,後來民眾便將祝英臺厚葬。”

“沒想到祝英臺還是一位俠女,那馬太守家的兒子馬文才也就引用到了梁祝裡面了?”

“是的,所以馬文才也是反角。”

“那麼,凡塵先生,剛才您提到祝英臺,那梁山伯在歷史當中有記載嗎?”

“也有記載,梁山伯是明朝時候的一位縣官。”

“這個……等等,凡塵先生,我怎麼好像沒有聽懂。剛才您說的梁山伯是明朝時候的縣官?”

“對呀。”

“可是,凡塵先生,之前您說過祝英臺是南北朝時期的人呀。南北朝在唐朝之前,更是遠遠的早已明朝,我歷史不太好,這裡的時間應該相差1000多年了吧。”

“哈哈,你也很謙虛,您的歷史很好,沒錯,的確是相差了1000多年。”

“那既然相差了1000多年,那怎麼梁山伯與祝英臺會在一起,這中間的跨度實在是太大了。”

“這個問題提得好,這也是我為什麼會寫梁山伯與祝英臺的原因。”

黃一凡解釋說道:“剛才說到梁山伯是明朝時候的縣官,他為官清廉,一生未娶,也沒有兒子。他死時入葬的時候不小心挖出了一塊墓碑,而這塊墓碑便是1000多年前祝英臺的墓碑。因為知道祝英臺是一位俠女,所以幫助下葬的人不忍心拆掉祝英臺墓。可是,不拆的話將梁山伯選擇在別的地方入葬又不太合適。最後一眾人士商量了一下,覺得兩人一位是俠女,一位是清廉的縣官,緣份天定,就將梁山伯與祝英臺合葬在一起……”

“哇,沒想到梁山伯與祝英臺還有這麼一段美麗的傳說。”這位讀者聽得都有一些痴了:“也正因為這兩人合葬,所以凡塵先生才以此故事為基礎寫出了梁祝。”

“是的。”

黃一凡點了點頭:“不過,合葬的故事是真的,但化蝶是沒有的,我誇張了一些。”

“不誇張,不誇張,凡塵先生,這一點兒也不誇張。”

記者連連說不:“恐怕是所有人都期望這一對如此相愛的男女能夠化蝶真正的在一起,而您最後的一筆化蝶,則是不朽的魅力。”

說完,記者內心又一次的對於黃一凡感到深深的敬佩。(未完待續。)

第六百八七章:孟姜女

其實梁山伯與祝英臺的傳說根據並不僅僅只有一處,事實上,歷史當中還真有一些縣誌,歷史文獻記載過樑山伯與祝英臺,不過,這一些文獻記載的也各有不同。一說梁山伯與祝英臺封丘人,一說兩人汝南人,還有的說是江浙人……甚至還有傳言祝英臺其實不姓祝,是姓朱,因為祝與朱同音,就叫作了祝英臺……這一些史料半真半假,黃一凡也不知道到底是哪個真,哪個假,最後索性選擇了一個相對看起來更為吸引人的故事,變成了梁祝的歷史背景。

“對了,凡塵先生,有一個事想問一下您。之前您大都是選擇出版的方式將您的一些作品寫出來,這一次為什麼是先推出電視劇版本?”

“我覺得出版與影視劇都一樣,也都是藝術的表達媒介。至於為什麼先推出電視劇版本,主要是我認為梁祝的畫面感比較強烈一些。再加上電視劇人人也愛好,我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隨身空間鄉村小神醫

郭家七叔

開局一個金錢掛

晨鍋鍋

愛上天使

卡車

圓心

紫色韶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