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十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百一十八章 山中圖謀(二),變臣,宇十六,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讓地上的兄弟等太久了。”

傍晚時分,常若松回到住處,根本不知道鐘山寨內暗波洶湧,一場大變就在眼前。

…………

(一不小心重複貼上了,上傳章節的字數不能少於剛才上傳的,只好硬著頭皮繼續往下寫

江安義離開林華縣的那天晚上,一隻小船從元華江北岸順流而下,飛箭般射向南岸。雖說天氣已經放晴,洪水也下降了不少,但江水依舊湍急,便是在白日,積年的船工也不敢下河,現在是亥初時分,天上的月色朦朧,這個時候下江,無異於送死。

江風凜冽,楊思齊的衣襟被吹舞得烈烈飄飛,挺立在船頭,兩岸景色有如白馬過隙,楊思齊胸中豪情激盪。元華江氾濫,對於江河裡的船工來說兇險莫測,但對於元天江孤島上生活的人來說,見慣了海上的大風大浪,這點水就像自家澡盆般安穩。

划船的是任強,出生在海島之上,楊思齊把他從島上帶出,發現他做事穩妥,此次南渡屯城縣,楊思齊選了他做幫手。

楊思齊動手弄塌江堤後並沒有離開,而是潛入城中打探訊息。李玉波縣衙告狀,艾刺史和稀泥,讓楊思齊覺得有可趁之機。因為發現了江安義,楊思齊知道再難對李玉波下手,他在城中瞎轉,吃飯時無意中從一名胥吏口中得知朝庭的賑災糧已經到了隔江的屯城縣。

元華江潰堤,災民近五十萬,除了當地官府開倉放糧,朝庭最主要的糧倉就在軍營之中。安東都護府設在魏州,大營有十二萬人馬,此次被徵召走二萬精兵,還有十萬人。十萬人的吃食不是少數,按大鄭軍規,大營儲糧三個月,安西都護府儲糧下不於二十萬石,天子當然會先呼叫軍糧救急。

安西大都督祝謹峰被天子召到京城後去了鎮北大營,新任的大都督蘇光祖還在京城中交接,都護府暫由副都督安傑署理。接到朝庭的旨意後,安傑不敢怠慢,派人清理糧倉,保留下一個月的軍糧後清出存糧十二萬石。救災如救火,派出六千兵丁押送糧食分赴各個災區。

魏州受災極重,安東都護府本身就在魏州賑災糧很快送達,仁州與魏州相鄰,同在元華江南,運送也不成問題,但方州和端州要過江,此刻元華江上一片汪洋,洪水滔滔,積年的船伕也不敢輕易放船,何況還要載糧過江,因而賑災糧被洪水所阻,一時間運不過江。

與林華縣隔江相對的是屯城縣,受災很嚴重,屯城縣進水三尺,城外的百姓淹死數千人,數萬人成為災民。屯城縣也是交通要地,規模及不上林華縣,但也有五六萬災民聚在城邊要吃要喝,糧倉裡的那點糧食五天就吃光了。

正當屯城縣令汪華年愁白了頭髮之際,安西都護府的賑災糧到了,有了糧食,原本動盪不安的局面迅速安定了下來。

安西都護府的官兵還押運著五萬石要運往端州的賑災糧,過不了江只能暫駐在屯城縣北的高地。二千官兵將五萬石糧食圍繞在正中,紮營立寨,不敢有絲毫大意。

汪縣令感激官兵的救助,發動民夫幫著挖溝立寨,總算把五萬石糧食安置好,勞累了兩天,汪縣令與帶隊的幾位將軍混了個臉熟,身為地主,汪縣令邀幾個將軍到城中去,替他們接風,表示一下謝意。

楊思齊和任強在南岸下了船,將船隱藏好,兩人奔縣城而去。關閉的城門難不住他們,找了個暗處兩人進了城,直接奔縣衙。從縣衙值守的衙役閒談中知道縣令大人在尋風樓宴請押運糧草的將軍,真是得來全不費功夫。

到了尋風樓,不多時酒宴結束,汪縣令送幾個將軍出來,按說晚上不開城門,但特事特辦,幾個將軍不能在外過夜,汪縣令特意開了北門送他們出城。

楊思齊和任強悄無聲息地跟在他們身後來到大營,營寨燈火通明,刁斗森嚴,藉助火光能看到高聳的糧倉。楊思齊與任強商議後,將任強留在外面,他潛身入寨。

天下強兵除了京中十六衛便是四大都護營,營內規劃整齊,巡邏森嚴,楊思齊等一隊巡邏兵走過,從暗處出來向山上摸去。功夫不大,楊思齊來到糧倉,掀開帳蓬裡面堆滿了糧袋,火摺子身上帶著,可是天氣潮溼,點著火效果也不大。楊思齊悄然出帳找廚房,廚房中有油,倒在糧食上點著才能將這五萬石糧食燒掉,那官府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再籌集這麼多糧食,林華縣的那些災民才會鋌而走險。

小心地在營帳中穿行,楊思齊靈覺四布,偵探著周圍的一舉一動。伙房有火,應該近水遠離糧倉,費了點功夫楊思齊找到了伙房。這麼晚了居然還有人,側耳一聽,裡面正在發牢騷,“這大半夜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七零年代小富婆

笑傲網路

蛇女

璇墨

捉鬼班長

旅遊巴士

無上皇尊

暖暖

官道紅塵

泰山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