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卂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章 學藝他處,影視位面大奮鬥,言卂,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皇上龍體素健,一時患病,是必能康復的,臣等切盼!”
弘治口角掛上一絲苦笑,搖頭說:
“朕自知之。人命壽夭是不能勉強的……”
又斷斷續續地說:
“朕本平庸,但不敢過惡為非,只是多思少斷,缺乏作為。明知內外諸司弊端日積,本欲聽納先生等之言,痛加改革,以復祖宗之故,但總認為除弊不能過驟,故此一再因循。……優柔誤朕,朕誤國家……先生等以及百官們,前此曾多上諫章,指出朕在位以來,對外戚太厚,賜予太廣,宦官權勢太盛,文武冗官太多,朕深知所言都很在理,但朕寬於納言,而怯於改過,未敢輕有裁革罰謫。身居寶位,未履帝職。朕不自律,誰能律朕?人之將死,其言也哀,後悔已經不及。朕死後,先生等當以此起草遺詔,併為嗣皇帝警誡。”
弘治這一番言詞條理清晰,切中實情,顯然是在病中反覆思考過,實乃肺腑之言。三位內閣大學士感動慟哭,伏地叩首。因為說到對外戚太厚,顯然是指歷來受群臣指斥的張皇后兄長張延齡等諸多不法之事,張皇后為此也下跪在地,涕淚交流。
弘治似乎看不到皇后和三位重臣的反應,他繼續倚枕喃喃自語,聲音雖然細微,卻充滿感情,思路清晰,這是他在離開人世前的最後回顧:
“朕並非昏聵暴戾之主,但亦非振作有為之君……朕守祖宗法度未敢荒怠,但未能弘揚祖德,嚴肅朝綱,實是有負祖宗的重託……”
弘治閉目歇息,寢殿的氣氛更加凝重,但是誰也想不到該如何答話,似乎一切語言都是多餘的了。這時只有病人的粗重喘息聲,皇后和三臣的低低哽咽聲。
過了好一陣,弘治睜開眼睛,似乎又來了精神。話題一轉,著重交代後事:
“朕身後,陵墓建築不準過費,隨葬器物,必宜簡樸,玄宮內只停放朕及將來皇后的兩副靈柩,朕無妃嬪,玄宮可以節省安靜,總在與民休息。皇太子厚照年已十五,未選婚,不必拘泥三年大喪不婚的老規矩,可命禮部籌備,於今年辦理大婚。”
將這兩件事交待完畢,弘治似乎還有氣力,還有重要的話要說。他示意讓伏跪在地的人都起來,並招攏他們都走近前來。張皇后仍坐在榻邊,一手扶持著皇帝的病軀,另一手還在抹淚。劉、李、謝三人躬身恭立,只聽到弘治鄭重地叮囑:
“皇太子年輕,又好嬉遊逸樂,近來有關他漸涉荒蕩的傳聞,朕也知道,這是朕最放心不下的大事,請先生們認真輔導他,要幫助他讀書明白道理,勉為令主。”
弘治邊說邊下淚,緊執著劉健的手,並親切地輪番望向李東陽、謝遷,語帶懇託地說:“三位卿家都是顧命大臣,輔導嗣君不易。……希望能銘記朕訣別之言……”
話未說完,弘治已將近氣竭力盡,他睜眼強望,口角歪斜顛動,吐音間斷不清,但仍似意猶未盡,情難割捨,恍似油盡燈枯前的最後一絲火焰,現在也臨近熄滅了。張皇后慌忙命傳太醫。劉健等飲泣叩拜辭出,由太監王嶽送到東角門外。
垂危的弘治仍忽有所悟,掙扎著對張皇后叮囑:
“皇后和皇太子還是要親切和睦才好。”
張皇后滿臉羞愧,哀泣著低聲回答:
“皇上放心,皇上放心吧!”
“我看就取年號為正德吧!身御皇位,理應自正其德,然後才能正人之德……”
然後明朝最仁厚的皇帝弘治駕崩了。
(本章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