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點迷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3部分,笑傲香江,指點迷津,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後忍不住點了點頭,這次連身邊工作人員都顯得有些驚訝,因為在他們眼中,鄧是一個極有主見的人,很少會像這樣認同一個人的說法。
“那林先生覺得,這個問題要如何解決?”
“唯一的辦法就是增進雙方的認識,儘量消除誤會,而這種聯絡的加強可以是經濟上的,也可以是文化上的。”
林樹把自己想法說了出來,再次得到了鄧的點頭認可。
“我也是這樣想的,所以就希望像林先生、查先生這樣的有識之士以後能多回來走走,看看大陸的變化,然後把這些資訊帶回香港,增加兩邊的認識。”
主人向客人發出邀請,客人高興應允,談話進行到這裡本應該就結束了,可偏偏林樹這時候又多說了一句,讓談話又生波折。
第117章 林夕的錦囊妙計
“鄧公其實只講了一方面,香港人固然需要了解大陸,但是大陸人民也應該要更多瞭解香港,不然以後很容易產生誤會的。”
一句話,讓整個談話的氣氛頓時變得有些緊張。
金鏞都沒料到會有這樣的變故,有些緊張地看向鄧,同時心裡也在埋怨林樹不該突然說出這話,讓大家都一點準備都沒有。
鄧的反應只是稍稍愣了一下,並沒有生氣,依舊很客氣的問說:“林先生此話怎講?”
“在見鄧公之前,我留意看了一下這邊的很多報紙,凡是提到香港,都是講的是香港人民對大陸心嚮往之,恨不能回,我清楚這是大陸既定的宣傳方針,有利於國內上下在收回香港問題上形成一個統一的共識,可問題是很多年之後,大陸人民突然發現,一直被他們當作是同胞看待的香港人,實際上卻不像他們想象的那樣認同大陸,到時候大家會不會有種被欺騙的感覺?民族主。義歷來都是一把雙刃劍,用得好了可以號召大家共同一心,用得不好卻也會造成大家感情上的受傷,有些情況我覺得其實現在就可以適當的讓大家瞭解到一些,以免以後誤會更深。”
金鏞聽完這話冷汗直接就下來了,林樹這已經是很不客氣的在批評大陸的宣傳政策,作為客人這已經有點過分了。
鄧雖然之前自稱粗人,但涵養氣度卻是極好的,聽完這話只是緊鎖眉頭。
“林先生的部分觀點我是不能認同的,不過我也承認你說的這種情況確實可能發生,而且我相信林先生說出這番話來,出發點肯定也是希望兩邊能夠更好的增進認識,消除誤會,我們這裡不搞專治那一套,不同的意見我們也是可以接納的,所以林先生有什麼想法大可暢所欲言,不需要有什麼顧忌。”
林樹本來是很緊張的,但聽鄧這麼一說,立刻就鬆了口氣。
“在回答鄧公疑問之前,我能否先問兩個問題?”
“可以。”鄧回答得很乾脆。
“大陸是否一定要收回香港,絕無任何迴旋餘地?”
“這個是當然!”
“那大陸這邊在考慮這個問題的時候,是否考慮過香港人自己的感受?”
鄧的反應很快,立刻就明白了林樹的意思。
“林先生是想告訴我,香港人並不希望迴歸大陸?”
此言一出,就連金鏞都不禁為林樹捏了一把汗。
林樹正色答道:“不是不希望迴歸大陸,而是不希望改變現有的狀態,畢竟香港是資本主義,而大陸是社會主義,兩者尖銳對立了這麼多年,雖然大陸此時的改革就是想要舒緩這對矛盾,但成效還得很多年之後才能顯現出來,在香港大家過慣了一種日子,自然不希望去過另外一種日子,在現實面前,什麼民族情感、血脈親情其實都是虛的,大家只會去做最現實的考慮。兵法有云,攻城為下,攻心為上,大陸要從英國手裡收回香港很容易,但是收回之後如何取得香港人的認同才是最關鍵的。”
林樹的回答一語道出了問題的本質,鄧即便不願承認,但也沒法否認:“林先生提出這個問題很現實,我也不想回避,目前為我們的政府在這個問題上還沒有達成統一的認識,所以我也想聽聽林先生有什麼好的建議。”
“我記得在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交的那天,大陸發表《告臺灣同胞書》,其中就提到了‘在解決統一問題時尊重臺灣現狀和臺灣各界人士的意見,採取合情合理的政策和辦法,不使臺灣人民蒙受損失’這樣的表述,然後在當月您出訪美國,也談到了不再用‘解放臺灣’這個提法。只要臺灣迴歸祖國,大陸將尊重臺灣的現實和現行制度,雖然說的都是臺灣,但我卻想到了香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