碩鼠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96章 春季攻勢,赤壁之崛起荊南,碩鼠肥,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各路大軍開始出擊的同時,劉賢也離了武昌,開始巡視荊州各地春耕情況。其路線是先往東就近檢視鄂縣兵工作坊,然後返回巡視西陵、安陸、竟陵等地屯田,隨後南下檢視洞庭湖堰田,再去長沙、耒陽視察兵工作坊,最後折回江陵,一路往北,經當陽、宜城、南漳而至襄陽,沿丹水而上巡視武關,最後過南鄉郡去宛城,北上進入潁川,去前線督促各軍作戰。

整個行程預計一個月,到時候南方各地的春耕應該就都已經結束了。

巡視的春耕的同時,之所以還要去鄂縣、長沙、耒陽、南陽等地的兵工作坊視察一下,那是為了檢視一下劉賢在年前下令大批次製作的騎兵裝備有沒有製作完成。

結果讓劉賢十分滿意,工匠們經過一個冬天的加緊趕製,已經制造了十萬副馬蹄鐵,五萬個雙邊馬鐙,三萬副高橋馬鞍。

換言之,將有三萬名騎兵可以全幅武裝,此外還有二萬騎兵能配上雙邊馬鐙,餘下的馬蹄鐵還能裝備五萬戰馬或是馱馬,從而大幅度地減少戰馬的消耗。

劉賢已經命將這些東西盡數運往各軍,史阿、龐德、程祁、馬岱、馬超以及魏延、郝昭麾下的騎奴軍和遼東義從以及趙累麾下的二千隸屬海軍的騎兵,合計二萬四千騎,重騎兵戰馬和乘馬都配高鞍,如此一來,便有二萬六千副馬鞍分下去了。剩下的四千副馬鞍在賜給軍中各級騎馬的將領之後,還剩下三千副,劉賢將之送到了田豫軍中,裝備田豫的本部。

如此一來,只有幽州邊騎三萬多接近四萬騎兵卻僅有三千副高橋馬鞍,二萬三千副雙邊馬鐙,裝備相對較差。不過這也沒有辦法,畢竟時間以及工坊的產能都有限,短時間內的確無法裝備全軍。

不過幽州騎兵的騎術都不錯,如今增添了馬蹄鐵,不必時刻留心傷了馬蹄,騎兵可以盡情馳騁,又有雙邊馬鐙輔助,幽州騎兵們更是如虎添翼,原本無法在馬上開弓的騎兵如今基本都能開弓了。而原本僅能在馬上開八斗短弓的騎兵如今更是能夠將更多的力氣用來開弓,騎術頗為精湛的都能在馬上拉開一石強弓了。

這是合格的精銳步弓手的標準啊!

只不過坐在馬上開弓,長弓的弓臂太長,下半部分弓臂時常會碰到馬背、馬腹或是騎士的大腿,實在是很不方便。原先僅能在馬上拉開短弓也還罷了,但如今能夠拉開長弓了,卻因為弓臂太長的問題而影響使用效果,這可就太虧了。

因此,製造專用的騎兵弓勢在必行。

這個時代並非沒有騎兵弓,總有些騎術上佳的人即便是沒有高橋馬鞍和雙邊馬鐙的協助也能夠在馬上拉開強弓,在幽燕邊騎之中,能夠騎射的人約佔三成,這三成之中又約有近半成的人有這個能力在馬上拉開強弓。也就是說一萬邊騎之中約有百餘人能用強弓進行騎射。

這個需求量很小,但再小的需求量也得滿足啊,因此專門的騎兵強弓也就出現了。這種騎兵弓的上弓臂較長,下弓臂較短,上下極不對稱協調,開弓的要領與一般長弓大有區別,弓手需要經過專門訓練才行。

說實話,劉賢是看不上這種“醜陋”的不對稱長弓的。

除了這種弓之外,在不影響弓力的情況下還要縮短弓臂,那就只能使用反曲弓了。

與軍中弓兵的制式裝備正曲長弓相比,膂力較強,射術絕佳的將領多用反曲弓,而事實上,反曲弓的製作的確是比正曲弓要複雜一些,耗費的時間更長,成本更大,對於普通步弓手而言,正曲弓的長弓臂並不影響開弓,弓力也能得到保證,因此在批次裝備的時候,首選的當然是成本較低的正曲弓。

然而騎兵弓卻不同,劉賢既然看不上現在流行的上長下短的騎兵弓,那麼為弓騎兵們批次裝備弓臂較短的反曲弓也就是必然的了。

早在三年以前,也就是建安二十四年,劉賢奪下南陽之後,計算到曹操命不久矣,自己將要北伐,從那時候起就開始命位於長沙的弓弩作坊批次製造反曲弓。

在稍稍壓縮了步兵弓的製造數量並增調了一些民夫為工匠們打下手之後,反曲弓已經開始了批次生產。截至目前,已經造成一石強弓三千張,並且少量製造二三百張一石一或是一石二的強弓,以便給膂力稍強的弓騎兵使用。

一石強弓的有效射程是八十步,而事實上,若是順風,其最大射程可達一百二十步,若是站在高處順風射箭,羽箭隨風飄去,便是達到一百五十步也不無可能。當然,超過有效射程太多,其殺傷力便不敢恭維,只能碰運氣了。

後世名聞天下的蒙古弓騎兵便是在騎兵裝備齊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