碩鼠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99章 罷兵 西向,赤壁之崛起荊南,碩鼠肥,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劉賢聞言面色一變,忍不住問道:“子瑜先生剛剛說的是什麼?我沒有聽清楚。”
諸葛瑾再次一字一頓地道:“倘若我江東上表,表示歸附曹操呢?到時劉將軍又將如何自處?”
劉賢死死地盯著諸葛瑾看了半晌,突然笑道:“想不到子瑜先生面相嚴肅,卻也會說笑話!”
諸葛瑾肅然道:“值此江東基業風雨飄搖之際,北向事曹又有何不可?劉將軍若仍舊以大軍逼迫,我剛剛所說的就將不是笑話!”
劉賢聞言,沉默片刻,道:“子瑜先生還請暫且稍退,容我與諸將商議。”
諸葛瑾當即拱手深施一禮,轉身去偏帳休息去了。
劉賢見其走了,這才轉頭對龐統道:“軍師以為諸葛瑾所言有幾分為真!”
龐統道:“孫權乃是能屈能伸的當世梟雄。若我軍只攻蘄春,那麼孫權或許不至於北向事曹!若我軍大舉逼迫,欲取武昌,則我也實難預料孫權會作何選擇!”
劉賢聞言,心下一嘆,卻是幾乎篤定孫權在勢孤之時肯定會依附曹操的。歷史上孫權準備襲取荊州之時,就先與曹操暗通款曲,卑辭依附。被曹操表奏為驃騎將軍、假節領荊州牧、南昌侯。及至曹丕篡位,孫權聞聽劉備欲要出川討伐,又遣使上表,向曹丕稱藩,曹丕於是加封孫權為吳王,加九錫。
以孫權這種兩面三刀,見利忘義的性格,應當是什麼事都做的出來的。
於是劉賢問龐統道:“若孫權果真依附曹操,則荊州勢必危殆,以軍師之見,該當如何應對?”
龐統沉思許久,嘆了口氣,道:“如今我荊州實在禁不起與曹操、孫權兩面開戰。主公即便不喜孫權,卻也不可將之推向曹操。可遣使深責孫權負義,令其遣質子於荊州,以維護盟好。然後便可罷兵。”
劉賢道:“孫權的子嗣如今也極為單薄,僅有孫登、孫慮二子,孫登才四五歲,孫慮更還在襁褓之中,弱質孩童,萬一遭逢疾疫,一旦亡故,是更交惡於孫權也!如何可以為質?”
龐統道:“所謂質子不過是一個說法,未必要孫權親子才可。當年劉備與孫權結盟,諸葛亮便留在了周瑜軍中。及至兩家同攻江陵之時,劉備欲要求兵外出,又留張飛在周瑜麾下效力。如今主公可依樣行事,叫孫權遣一宗室子弟或親信大將來荊州,名為結盟共抗曹操,實為人質。我料孫權不會不答應。”
劉賢聞言,想了一想,道:“以軍師之見,索要何人為好?”
龐統沉吟道:“孫氏宗族之中,亡故者極多。如今以親疏而論,當屬孫權庶弟孫朗。若論才能,則以孫韶、孫瑜、孫皎、孫奐、孫鄰等人為上。主公可任意擇選一人。”
劉賢點了點頭,道:“孫氏宗族的確良將輩出,不過這些人我都並不太在意。唯有一人,我實欲得之久也。”
龐統訝道:“不知是誰,能讓主公如此牽掛?”
劉賢道:“乃是吳郡四大家族之一,陸家的陸遜。此人文武兼備,實是將相之才。”
龐統道:“陸遜不過區區一個定威校尉,僅只參加了江東兩三場平叛戰鬥,主公與之素未蒙面,何以得知此人有將相之才?”
劉賢支吾道:“雖未蒙面,卻是神交已久!若得陸遜,今番便可罷兵。”
龐統點頭道:“陸遜不過一個小小的校尉,我料孫權定不會拒絕。”
當下二人商議定,又請諸葛瑾進帳,對其道:“孫權背信棄義,本該嚴懲。但顧念雙方姻親,又同有曹操、劉備兩個大敵。故而我願暫息雷霆之怒,與江東重修盟好。”
諸葛瑾聞言大喜,急忙拜謝。就聽劉賢繼續說道:“只是夏口之事,殷鑑不遠。為防止此類事情再次發生,孫權卻必須給我一個保障。”
諸葛瑾道:“不知劉將軍想要什麼保障?”
劉賢道:“兩家既然結盟共抗曹操,則應不分彼此!江東之兵猶我荊州之兵也,江東之將猶我荊州之將也!只要孫權派遣一二名親信重將到我麾下聽用,那我就可放心相信他了。”
諸葛瑾訝道:“劉將軍此舉,莫非是欲索要人質?這如何可以!我江東雖一時戰敗,卻仍是一方諸侯,不是劉將軍的附庸。”
劉賢搖頭笑道:“子瑜先生何必要將之想成是人質呢?自古結盟,互派兵將到盟友處助戰實乃屢見不鮮之事!遠的不說,就說當年周瑜、劉備同攻江陵之時,劉備將張飛及一千弱軍留在周瑜營中,周瑜又別遣二千精兵隨劉備絕北道。由此觀之,此實在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情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