碩鼠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五十三章 東進州陵,赤壁之崛起荊南,碩鼠肥,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江東前鋒到來。此時孫賁已經病故,江東驍將大多在荊、益二州及淮南一線,江東戰將不多。孫權親自點選諸將,任命年輕一輩的朱桓、朱然為前鋒,領兵七千先行增援沙羨。二將匯合了沙羨守將孫皎之後,擁兵一萬,得知劉賢已取了州陵,於是駐兵不前,只用心整備城防,建築營壘,等候孫權大軍到來。

孫權留賀奇領兵三千鎮守會稽,虞翻、淳于式協助。老將朱治坐鎮吳郡,擢拔年剛二十的駱統為烏程侯國的國相,協助朱治把守吳郡。命張昭、顧雍鎮守秣陵,呂岱協助,威懾丹陽。又調在屯田都尉任上表現十分突出的陸遜為定威校尉,領兵三千屯於鄱陽,震懾豫章諸縣。另任命魏騰為鄱陽太守,宗族親信孫鄰為豫章太守。

又傳令駐守淮南一線的韓當、陳武、孫韶、孫邵等人加強戒備,防止曹軍突襲。

這一番任命,基本穩定了江東諸郡。於是孫權自領諸葛瑾、呂範、全柔、宋謙、賈華等一干文武,領兵一萬三千人,大舉西進。於建安十七年八月十一日到達沙羨,匯合了朱桓、朱然、孫皎之後,擁兵二萬三千人。聞聽劉賢已領兵在州陵安營紮寨完畢,並無東進之意,於是孫權留孫皎繼續鎮守沙羨,自率其餘眾將,領兵兩萬往州陵而來。

大軍正行之間,忽聽探子來報:“劉賢遣人送來書信。”

孫權聞言,即命將信使請進來。不多時,劉賢信使昂然而入,對孫權拱手施禮道:“漢鎮南將軍、領交州牧,都督荊南軍事、漢昌鄉侯劉賢麾下行軍司馬費詩,拜見孫將軍。”

孫權聽了費詩口音,當即問道:“你是益州人?”

費詩道:“不錯!我乃益州犍為郡南安縣人。”

孫權點頭道:“你既是益州人,想必是劉賢在益州收得的人才!我有一事不解,還請費司馬為我解惑。”

費詩道:“孫將軍請問,能回答的我一定知無不言。”

孫權道:“益州與荊州關山阻隔,卻不知劉賢是如何飛躍巴郡、巴東的崇山峻嶺,返回荊州的?”

費詩笑道:“此事根本隱瞞不了多久,孫將軍只需廣派探子,靜候些時日,便能知曉的一清二楚,何必動問?”

孫權道:“我心下疑惑,急欲知道詳情,不問不快!”

費詩點頭道:“我家主公英明神武,自有蒼天庇佑!自古益州通往荊州的道路有二,其一為漢水通道,其二為長江水道。而從益州通往交州的道路有一,為南中鳥道。這三條道路均有強敵阻隔,世人皆以為我家主公從此只能龍游淺底,困於益州。卻不知南中盤江竟能直通番禺,我主因此得以率領大軍迅速返回荊州。似此危而復安,窮而復達,豈非天命盡在我主之明證乎?”

孫權聞言,也自驚訝不已,沉默了許久,這才道:“劉賢倒是好運氣,好算計。只是我們兩家本是盟友,他好歹是我妹婿。何以回了荊州之後,招呼也不打一個,徑直就出兵奪了我的江陵?”

費詩笑道:“孫將軍此言謬也!當日三家入川之時早有約定,我家主公不要巴蜀寸土,奪得的土地願意盡數轉交江東,以換取荊州之地。如今我家主公以益州八縣之地,換取荊州數縣,有何不可?”

孫權聞言沉默不言,旁邊呂範見狀,笑道:“既是換地,劉賢便該先送來文書,待我家主公同意之後,再行交接土地城池。如今劉賢卻不發一言,悍然出兵奪取江陵,此舉與強盜何異?如此欺人太甚,是故我家主公才起兵討伐。劉賢若是識趣,便該束手請罪,退出江陵,則兩家同盟尚可維繫。如若不然,我大軍到處,荊州上下皆為齏粉也!”

費詩正色道:“此言差也!我主將益州八縣先後交與周瑜、魯肅,至今已非只一日。孫將軍若是守諾之人,便早該相應地將荊州之地移交我軍。然而數月過去,江東上下卻都裝聾作啞,全當沒有這回事。此是江東賴賬!我軍因此興正義之師,拿回自己的土地,驅逐盤踞土地之上的盜寇。此舉合情合理,不容置喙。”

諸葛瑾見費詩言辭激烈,當下道:“事到如今,誰對誰錯已經無關緊要了。劉賢首先出兵,破壞同盟,這是不爭的事實。劉賢既然派你為使,前來面見我主,想必定有說辭。你不妨先說來聽聽。若是有理,我軍罷兵也無不可。若是無理,想要我軍就此罷兵卻也絕不可能。”

費詩聞言,看了諸葛瑾一眼,心知這所謂有理無理,其實也就是有利無利的意思,當下整理了一下思緒,緩緩將臨行前劉賢交代的話語對孫權說了一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道之痕

馮葉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