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火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94部分,京兆尹,猜火車,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旁,連帶著身後一群小太監,都沒有被六公主的淚奔給波及。他對此早就司空見慣,待舒了口氣,望見一隻簇新的金絲皂靴踏出殿門,便又俯身行禮。君意沈朝她溫和地點點頭:“父皇被六姐氣急了,還請公公多擔待。”
“老奴省得。”
君意沈點了點頭,抬腳追上前去。
等繞過了御書房的圍牆,一個不起眼的小太監默默地跟了上來。君意沈腳步不停,低聲問道:“在哪?”
“六公主跑去了御花園,碰上了新進宮的靜妃,正在哭訴。”
“沒長進,”君意沈嘆了口氣,“我算是明白六姐為何嫁不出去了。就算看上的不是陳聿修,父皇也不會輕易同意……”可怎麼著也感覺不對勁,陳聿修就算再有才再為重臣,他也是僕非主,六公主出身不低,憑什麼父皇要為他為難自己的女兒。他默然仰天遠望,看來這些年,哪怕再迅速地朝那個位子靠攏,他也依舊看不懂父皇。
小太監上前一步,躊躇片刻道:“剛剛聽前門處傳話,陳大學士入宮了。奴才約莫此刻已被陛下招進了御書房問事。”
“陳大學士?”君意沈彎唇一笑,“好機會,派人不動聲色地把訊息傳給六公主,知道怎麼做嗎?”
“是。”
*
馬車搖搖晃晃,從朱雀門離開後,便一直不停地往府邸駛去。
車內,郭臨望了陳聿修一眼,面上猶咬牙切齒:“不是我怕了他高徹辰才會見他就走,而是我怕再待下去,頃刻就在朱雀門和他動了手。”
陳聿修皺了皺眉,良久,方道:“你一向不會如此沉不住氣。”
“你莫要小瞧了這個五品的太孫洗馬,呵呵……”
“怎麼?”
郭臨冷哼一聲:“此次剿匪我花了兩個月才完事,高徹辰該算他一個首功。”
“……原來如此。”
這一雙聲重疊,竟是陳聿修和玉鏘兩人同時說出。一大一小登時大眼瞪小眼,郭臨愣愣地瞧了他兩片刻,突然掩嘴大笑起來。
馬車外,車伕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不知道前一刻那麼大的火氣,怎麼就突然沒了。
郭臨一面笑,一面打量著二人。卻越看越覺得小傢伙跟著陳聿修混了兩年,氣質果真像了個十足。再一細看,恍惚連模樣也差不多了。
“你倆要是一起出去,不認識的都該認成父子了。”郭臨拋開高徹辰,思緒一轉,心情便開闊起來。
陳聿修含笑低頭,眸光掩在密密的眼睫下,似神馳天外:“哦,是嗎?”
第114章 離心易道
“‘鑿山阜,破砥績,直截溝澗,防遏衝要,疏決壅積,十里立一水門,令更相洄注’,此乃王景治水之策。兒臣以為,雖年歲差已久矣,黃河地質多變,但此法未必無能奏效。且參考《山川志》之南川篇,若此舉引流妥當,可將黃河中下游灌溉區域增加一倍以上,成一舉兩得之效。”
君意沈坦坦說出這一番話,便靜靜地躬身垂首。聽著周遭悄聲的議論,靜待御座上的迴音。
郭臨遙遙和陳聿修對看一眼,心意相通,便稍稍安定。她仰頭側望,目光徐徐飄過君意沈,最後落在了對面列隊打頭的那位絳紗單衣、白襦革帶的太孫身上。
一晃兩年,正是總角兒郎拔高身量的時節。太孫如今已有十四歲,比之壽州深山中那個精於算計的小小少年,不僅是身長在變化,就連氣質也越發的沉穩內斂。
郭臨垂下眼,想起前些日子帶著府軍在山林間和山賊們激殺,被高徹辰的連環陷阱圍困,拖長剿匪時日……如今的太孫,果真無法叫人小覷了去。
“老七,那依你所言,此番效仿王景治水,需耗多少人力財資?”皇上沉思良久,道。
君意沈不慌不忙:“兒臣雖有根治水患決心,但不敢誇大。且先徵卒十萬,資取銀餉百億,爭出先期成效。”
一語一出,朝堂上頓時靜得連過堂的風聲都聽得見。百億銀餉,這可不是小數目。何況黃河年年治水,耗費也不少,都不見太大的成效,如今又要上百億,真的能成功嗎?眾臣口上什麼都沒說,可心底都不約而同地懷疑開來。
因這治河實在是份苦差,辛苦難耐不說,稍有偏差死了百姓,御史們的嘴可不會饒人。君意沈雖是年年都未治理出什麼大效,但好歹無功也無過。何況他出力又出財,有時自掏腰包安撫沿河百姓。他外祖父蕭閣老家底頗豐,這兩年亦是無怨無悔地協助他治水。所以百官們看在眼裡,心中對魏王多少增了分讚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