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荊斬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25部分,重生之抗戰悍將,披荊斬棘,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木戶心如明鏡,進監獄前即向他的律師交待自己的辯護基點,其第一、二條均是為天皇開脫罪責。
天皇一邊在自己內部封口消跡,一邊竭力巴結掌握著生殺大權的麥克阿瑟將軍。l945年9月27日,天皇第一次拜會了麥克阿瑟,表情含屈地說:“人們似乎認為我們完全信奉法西斯主義,這是最令人難以忍受的。實際上應該說因為過分地用立憲制處理政事,而成了現在的狀況,戰爭過程中,我不得聽取了希望天皇再堅持一下的要求……”此後他們又會見了10次。據說麥克阿瑟被天皇“純正”的心所打動。第一次會談結束後,報紙刊發了大幅照片:麥克阿瑟漫不經意地穿一件開領襯衫,兩手叉腰,分腿而立,滿臉高傲狂妄的氣勢。而個子矮了一大截的天皇卻畢恭畢敬地身著禮服,肅然站立在麥克阿瑟的右邊,一副低三下四的神情。
這張照片是一個絕妙的象徵。昔日溥儀的皇老子而今成了麥克阿瑟的兒皇帝。美國需要這個兒皇帝。一向說話直率的麥克阿瑟說:“天皇在盟軍進駐和解除日本陸海軍武裝方面給了很大幫助,所以完全沒有考慮退位問題。天皇存在與否,完全由日本人自己決定。”
麥克阿瑟在與天皇第一次會談後,就拿定了主意:為了順利實行佔領統治,要最大限度地庇護和利用天皇。不料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通知麥克阿瑟:在倫敦同盟國戰爭犯罪委員會中,澳大利亞代表要求起訴天皇。澳大利亞政府的有關備忘錄寫道:“按照帝國的憲法規定,宣戰、講和及締結條約的權力在於天皇”,“他如果真是和平主義者,就能夠制止戰爭。他本來是能夠透過退位或自殺來抗議的。哪怕本人並不喜歡戰爭,可是,僅僅由於他批准了戰爭,他便要承擔責任。”
麥克阿瑟急速給華盛頓回電:“給我印象至深的是,在停戰前天皇雖然處理國事,但其責任基本上都應自動歸屬於大臣以及樞密顧問官們。”電報的後半部簡直是要挾了:如將天皇作為戰犯起訴,佔領日本的計劃就要作重大修改;為了對付日本人的遊擊活動,起碼需要l00萬軍隊和幾十萬行政官員,並需建立戰時補給體制。
美國需要天皇作為它統治日本的工具,更主要的是,美國根據自己的戰略需要,目後要重新扶植日本軍國主義,把它作為反共的堡壘和前沿陣地。至於這一點一陛格豪爽的麥克阿瑟並沒有說出。
美國駐日當局的《星條報》直言不諱地寫道:“美國的方針就是變日本為反共堡壘。”
其實這場陰暗的交易早在中國仍處於戰爭的災禍中就已經達成。在開羅會議上,中國的最高統帥就背棄民族大義,對美國總統羅斯福表示:“日本失敗後如果能懺悔,可以允許日本人建立自己所希望的政治體制。”
抗戰勝利前夕,國民黨第15集團軍司令官何鑄戈上將在與日本中國派遣軍副參謀長,老牌特務今井武夫少將的一次晤談中說:“日本戰敗,結果衰亡,這決非中國所希望的。我們寧願日本即使在戰後仍作為東亞的一個強國而存在,和中國攜手合力維持東亞和平。”他嫌說得還不夠明白,進一步透露:“特別是蔣主席對日本天皇制的繼續存在表示善意,並已向各國首腦表明了這個意向。”
至於美國,曾在日本任過十年大使的代理國務卿格魯起*《波茨坦公告》時,就反覆與總統商議,尋求為天皇開釋罪責的辦法。
美國所認定的頭號戰犯東條英機有一個信條:“以吾皇為吾行動借鑑”。天皇是東條英機的鏡子,每當他手執火把與屠刀出征之前,都要走到這面鏡子面前反照一番,如果他在鏡子中的形象完全是他想象的那樣,他就大膽出征,如果鏡子是晦暗的,他就要改變計劃。根據赤松秘書官的記錄,東條曾這樣說:“由於憲法上規定”天皇是神聖不可侵犯的‘,學者們便分析論證說,天皇不承擔任何責任。可是從太平洋戰爭開戰前直到做出決策期間,根據我個人的體會,天皇好像內心痛感到對於皇祖在天之靈負有重大責任。作為臣子的我們僅僅考慮到能否打勝這場戰爭,而天皇卻是在與此不能比擬的肩負著重大責任的情況下,作出了決定。“
東條英機的怨懟是有根據的。但他不敢說得太深,不敢動筋動骨。東條在辭去首相與陸軍參謀總長的職務時,天皇曾向他頒發了一份詔書。詔書說:“你作為參謀總長,在困難的戰局下,參與了我對戰局的指揮,充分履行了參謀總長的職責,現在當你辭去(參謀總長的)職務時,想到你在任職時的功績與辛勞,我甚為高興。時局日趨嚴峻,期望你今後也要更加致力於軍務,以不負我的信任。”落款為l944年7月20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