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劍飛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部分,活出全新的自己,浪劍飛舟,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著大夥兒魚貫地進入教室。幸雄看了一下,發現進入第二階段的人數並不比以前少很多,可見當初選人的時候就很謹慎吧,所以淘汰率並不高,他不禁有點揚揚得意起來。
大家坐定以後,圖特開口了:“各位同學,歡迎正式進入第二階段的意識提升之旅。”幸雄看到每個人臉上都露出興奮期待的表情,“這個階段主要是幫助大家療愈過去的傷痛,而這些傷痛是怎麼來的呢?”圖特要阿凸把一些影片的片段投影到牆上。
●一個小女孩孤獨地坐在家門口,期待媽媽回家。她已經努力地把家收拾好,打掃得很乾淨,希望媽媽回來能稱讚她。但是天都黑了,媽媽還沒有回來。最後好不容易盼到了媽媽,媽媽拖著疲憊的身體進門,看也不看她一眼,對家中的整潔也視若無睹。那一夜,小女孩傷心地躺在床上,把這一切解釋為“我不夠好,不夠重要!”而傷心地落淚了。
●一個嬰兒因為肚子餓了在小床上大哭。媽媽站在旁邊,雖然著急,但是想起其他有經驗的媽媽的叮嚀:“孩子吃奶要準時,要訓練他定時定量,不可以餓了就隨便給他吃。”小嬰兒哭到最後聲嘶力竭,作了一個決定:“這個世界是冷酷的,無法供給我的需要,不是一個溫暖安全的地方。”
●一個小男孩跟鄰居打架,紅著眼回家哭訴。爸爸聽了一句話也不說,還狠狠地賞了他兩巴掌:“男孩子哭什麼哭?有本事跟人家打架,就要打贏。看你那個孬種樣,我不打死你就不錯了。”男孩摸著浮腫的臉頰走回房間,下了一個決心:“我永遠不要再感受到脆弱,我再也不會掉淚!”
●姐姐又當選模範生了。爸爸媽媽高興得買了個蛋糕為她慶祝,妹妹冷眼旁觀。媽媽不經意地說:“看看你姐姐,多跟她學學。”小女孩的心在滴血:“我永遠不會比姐姐好,我永遠得不到爸爸媽媽全部的疼愛。”
這些影片一放完,圖特就語重心長地說:“每個來到地球的孩子,其實都有兩個最基本的需求:重要感和歸屬感。他們需要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並且歸屬於家庭之中。如果這兩個基本需求沒有被滿足,孩子會對周圍的人、事、物,尤其是對自己,產生一些很重要的價值判斷,並建立一些決定性的信念。而這些價值判斷和信念,會影響他們的一生。”
他看看在場的所有人,然後嚴肅地說:“你們成年之後所遭遇到的種種問題,絕大多數都是源自孩提時代的這些錯誤的價值判斷和信念。因為,”他頓了一下,“這些價值判斷和信念,會造成孩子的偏差行為,而偏差行為如果沒有經過適當的疏導,就會伴隨著孩子長大,成為他一生行為的主要模式。”
。。
17 大家都有孩子難教的困擾 ——成為有效能的父母
接著圖特請大家看每個人桌上的螢幕。螢幕上以他們自己國家的文字,顯示了以下圖樣(注):
圖特解釋說:“這是一個孩子偏差行為形成的過程。首先,是他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然後孩子會很受傷,進而感到氣餒、沮喪。”他兩手一揮,“之後偏差行為就開始了——爭取注意、權力鬥爭、報復、放棄……”他看看大家,然後問道,“是不是這樣?”
曼谷的坤兒舉手說:“我每次出差之前,我的六歲女兒就會生病,這是為了爭取注意嗎?”
圖特笑笑。“孩子是非常聰明的,如果她爭取注意的手段不奏效,接下來她就會開始跟你進行權力鬥爭了,是不是?”
坤兒無奈地說:“是啊,她已經開始叛逆了,跟她說什麼都不聽。”
一個三十多歲的韓國女人舉手:“我是首爾的正熙。我十六歲的兒子好像已經放棄了,拒絕跟我溝通。”正熙顯得很沮喪。
圖特柔聲問道:“他應該也有很多報復的行為吧?”
正熙低著頭,傷心地說:“他功課很差,可能還抽菸,晚上不睡覺,一直打電玩。”
圖特轉向大家:“這裡為人父母的請舉手。”結果有五分之四的人舉起手來。他又問:“覺得自己的孩子有偏差行為的請舉手。”結果大家的手幾乎都沒放下來——每個父母都覺得自己的孩子行為有偏差。圖特笑笑說:“呵呵,這是我們特意篩選的。”
向東不禁問道:“圖特老師,現在的孩子真的愈來愈不好教了,顯然在座的父母都有這方面的困擾,我們應該怎樣教養孩子才是最好的呢?”圖特又在微笑,幸雄也會心一笑。向東還是那麼積極,什麼事情都要求做到最好!
圖特看著向東,語重心長地說:“這也是我們當初甄選你們的目的之一。我們希望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