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暖寒冬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9部分,席慕容詩集全集,溫暖寒冬,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另外,她的主題之一是鄉愁:對童年的懷念與故鄉的想念。她生活在蒙古家庭裡,小時候常常聽大人講邊疆的故事,長大以後,她的故鄉變成了精神的寄託,也增添了她作品中的色彩;蒙古的草原、沙浪的駝影、長河的落日,大漠的孤煙,這種嚮往增加了作品的浪漫情調。她雖然是長在內地,但血液中流動的是蒙古人的因子,邊塞民族流離的悲苦,有時候她也襲著孩童的視點表現出來。席慕蓉的作品具有相當大的精神空間、並自然流露出北地的豪放,這與她的出身是有關係的。
席慕蓉的畫近年已被列為暢銷作品,這表示讀者趣味的提高,是可喜的現象。當然,也由於這樣的關係,引來了一些異議,有的說她受歡迎是因為她的畫,有人說她的風格甜美易於討好;而更多的是讚美。席慕蓉無視於這些掌聲或噓聲,她比以前更努力工作,嚴苛的要求自己,她知道她真正的壓力在那裡,那該是屬於文學藝術工作者的壓力。
面對她的理想,她應該知道做了多少,她是具有自我審察能力的作家。有長長的路正在她眼前展開,通向蒙古草原般遼闊的文學世界。
而或者,我們更希望的是,席慕蓉——一這個蒙古姑娘有一天能回到她的故鄉,像她自己的夢想,一胍一胍紫色的山巒,潑墨般大筆刷開的草原,緩緩移動的羊群,或是煙塵滾滾裡彷彿要奔向世界盡頭的馬群……而她站在帳房外,手裡撥著冬不拉,心裡念著鞍上人,沒有畫筆、詩以及散文。
槭樹下的家
——我只想回到這個對自己是那樣熟悉和那樣親切的環境裡,在和自己極為相似的人群裡停留下來,才能夠安心地去生活,安心地去愛與被愛
槭樹下的家
我先是被鳥的鳴聲吵醒的。
是個夏日的清晨,大概有幾十只小鳥在我窗外的槭樹上集合了,除了麻雀的吱喳聲之外,還有那種小綠鳥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