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瓶鹽汽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六十一章 鄭儒新,崇禎有艘萬噸輪,半瓶鹽汽水,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視察完所有的專案,朱由檢心裡很高興,一年多的時間,西山大元帥府從無到有,工農兵產業皆已經落地生根,正在蓬勃發展。
儘管大明朝野上下還未察覺,但西山大元帥府已經成了大明一股不可小覷的力量了。
聽朱由檢說完,宋應星一陣牙疼,這一晚上不知又要造多少土豆紅薯了。
自從去歲秋季豐收以後,在宋應星眼裡,這些土豆紅薯已經是比銀子更值錢的存在了。
得知天子要下榻西山,畢懋康和宋應星便指揮手下人忙碌開了。
雖然朱由檢並不在乎規格御製之類的,但安保壓力還是很大的。
晚上,在西山的大食堂,朱由檢宴請了新軍連級以上的軍官和各個工廠裡的技術骨幹。
西山形勢一片大好,朱由檢一時心情激盪,不免多喝了幾杯,待到第二天醒來,便已是日上三竿了。
返回宮裡之後,便有高起潛來報,說贛州知府鄭儒新於昨日午時抵京,在皇極門外侯了一下午,因天子未回,便自回了城南驛官,今日早上又來侯見了。
朱由檢聞言,一拍腦門,自己都把這個獻計改土歸流的鄭儒新給忘了。
朱由檢年前一道旨意招鄭儒新來京面聖,但因為接著是春節的緣故,朱由檢隨後便將此事給拋到了腦後。
可憐鄭儒新鄭知府千里奔波,連春節都是在路上過的。
“請進來吧。”
朱由檢簡單洗漱之後,便在乾清宮召見了鄭儒新。
鄭儒新字誠汝,現年四十六歲,四川人士,萬曆四十一年進士,歷任贛南知縣,贛州同知,贛州知府等職,為官十多年,盡在贛州之地。
因其久治贛州,多與土司番部交往,在去歲貴州平叛之際,上書獻策改土歸流。
朱由檢意欲命其在貴州主推改土歸流之事,便令其進京陛見。
稍等片刻,一個面板有些黝黑的小個子中年男人便進了大殿,行禮之後,侍立一旁。
“恰逢年節,鄭愛卿舟車勞頓,於國用心了。”
除了進士及第打馬瓊林那日,鄭儒新有幸參加宮廷宴飲,見過還是萬曆皇帝的皇燕京一次。
打那以後,十數年間,鄭儒新便一直在江西贛州任職,即使升任知府那年來吏部述職,也因為當時的皇燕京朱由校怠政,根本就沒見他。
十數年間,這諾大的紫禁城中已經換了四任皇燕京,歷經國本之爭、梃擊案、移宮案、閹黨崛起又覆滅等各種雲詭波譎的政治鬥爭,但這一切都跟他沒有任何關係。
十數年間,因為遼東女真崛起,薩爾滸大敗,北方又連年災害,短短十數年間這大明已到了風雨飄搖的境地,但這一切也跟他沒有任何關係。
十數年間,鄭儒新一直在江西南部的山區充任親民官,興修水利,勸人農桑,教化百姓,既無大過亦無大功。
朝廷中的各種爭鬥,邊事的各種惡化,到了鄭儒新面前,便皆化成了邸報上的寥寥數語,鄭儒新看不懂,也不想懂。
眼瞅著馬上就要知天命的年紀,鄭儒新覺得自己這一生也就這樣過了,豈料在去歲貴州又爆發了奢安之亂。
鄭儒新久在贛南,沒少跟那裡的土司打交道,土司的弊端他比誰都要清楚,如何壓制土司他也總結出了一套方案,但因為位卑德淺,也只能閒來跟幕友略說一二。
去歲貴州土司盡皆叛亂,貴州數十萬百姓慘遭戰亂,出於士大夫的責任感,鄭儒新思量再三,還是上了那道摺子。
鄭儒新本以為會石沉大海,卻沒有想到因此得以陛見。
十數年間,這還是他第二次進宮,也是他第一次單獨奏對,心裡難免起伏赴。
而且一般而言,廷對之後遷官居多,尤其是在鄭儒新遞交了那份改土歸流的奏疏之後又陛見,這似乎是板上釘釘的了。
為了這次廷對,鄭儒新並沒有多做準備,改土歸流之事已經思慮多年,早就爛熟於胸了。
儘管胸中千言,但第一次單獨面聖,鄭儒新還是有些緊張,尤其是聽聞這個少年天子有太祖成祖風範的時候。
不過,當鄭儒新面對朱由檢和煦的問候之後,心定了不少。
“為朝廷盡忠,為陛下分憂,乃臣子本分。”
一番客套之後,朱由檢便直接開門見山的問策了。
“鄭愛卿以為今日貴州之情勢,可否推行卿之改土歸流之策。”
見天子問計了,鄭儒新倒是心定了不少,對於改土歸流方面的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