榴彈怕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十四章 軟紙,覆漢,榴彈怕水,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不如待會我讓人給您送來一些,且用來試試。”
“多、多謝了。”不知為何,這蔡邕一把年紀了,竟然還有些尷尬。“你且繼續說來。”
“喏。”公孫珣點頭稱是,然後又讓公孫越拿過來了一張紙。“您再看這張……”
“這張紙潔白如雪。”蔡邕接過來後迅速品鑑道。“但也只是潔白如雪,其質地與一般脆紙沒什麼區別,恐怕依舊不善儲存,可惜了!”
“蔡郎中慧眼如炬。”公孫珣連連點頭。“正是如此……您再看這第三張紙!”
蔡邕接過來一『摸』,依舊是蹙眉不語:“這紙雖然也是白淨,卻還是軟塌塌的……又有何用?怕是也只能用來如廁吧?”
“蔡郎中再想想。”
蔡邕『摸』著這張白『色』軟紙,看著眼前放著的其餘兩張,卻是忽的心中一動:“這紙莫非是你母親得到那兩家造紙作坊後,採二者之長造出來的?”
“正是如此!”公孫珣揮掌如刀,直接切到了地板上,儼然興奮到了極點。“蔡郎中恐怕不知道,其實從蔡候造紙開始,這天下間的造紙術已經近百年沒有什麼太大改變了,無外乎就是挫、搗、炒、烘,這四種工序罷了……其餘種種,都是工匠自己搞出來的小道,或是軟、或是硬、或是白、或是潔、或是緊、或是質……”
“我也曉得你的意思了。”蔡邕恍然大悟。“你是說,這造紙的基本工藝都是一樣的,也很成熟了,那麼博採眾家之所長其實是很輕易的一件事。換言之,若是能收攏各地工藝,那造出來輕便、潔白、緊緻的紙張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便是代替書簡、絲帛也有可能?”
“正是如此。”
“那你家為何多年只造出這種用來如廁的白『色』軟紙呢?”蔡邕茫然不解。
公孫珣聞言冷笑:“蔡郎中啊,咱們剛才不是說了嗎?沒有經文傳家的世族,終究只是二流。而能養一個造紙作坊,且有獨門工藝的家族,哪個不是一流世族呢?須知道,這造出來的紙,終究還是用來書寫的多!”
蔡邕為之恍然:“怪不得你剛才說令堂對此耿耿於懷……想來是那些有造紙作坊的大家,欺她是女子,是商人,又出身邊郡,所以自恃名族,懶得理她?而且,你母親離不開遼西,你家又終究只是在環渤海諸郡有些手段,出了這個圈子,恐怕更是寸步難行?”
“這些經學士族,豢養造紙工坊,也不過是為了附庸風雅。”公孫珣昂首冷笑道。“而且他們家中豪奢無度,書簡再重也有僕人為他們駕車搬運;燒錄再難,也有刀筆吏為他們代勞。若非我母親,哪裡會有人想過以此來利天下?!可是這群人卻個個不識抬舉……”
“我嬸孃懸賞百萬錢,以求新紙,此事當年環渤海皆知。”公孫越也再度『插』嘴道。“然而,數年間卻只得了這一種白紙工藝,還是從臨近遼西的涿郡一家士族中求來的,除此之外再無進展……”
“這次我是真曉得你們所求了。”蔡邕微微捻著鬍鬚感嘆道。“令堂一女子,居然也心懷文教,我又豈能坐視不理?再說了,我這人也沒其他的愛好,唯獨書法、音樂、辭賦而已,此事若成,於我也大有裨益,公私兩便,不能不助……爾等可有什麼具體的訊息?說與我,我以書寫石經的名義替你們索要這造紙的工藝!”
公孫珣和公孫越對視一眼,齊齊失笑,後者旋即又從盒中取出了數種紙張,一一鋪列在前!
“蔡邕自矜能書,兼明斯(李斯)、扛(史扛)之法,非得紋工不妄下筆。工欲畚其事,必先利其器。用張藝筆、左伯紙,及韋端墨,皆古法,兼此三具,然後可以盡徑丈之勢。方寸千官。”——《三輔決錄》.趙歧
ps:還有新書群,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加一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