榴彈怕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十章 出不入兮往不反(續),覆漢,榴彈怕水,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下越大的冬雨與個人出眾的身體條件甩開了大部分人,然後躲入一處還算隱蔽的枯黃蘆葦叢中!
並就著冬雨拿出隨身攜帶的乾糧,匆匆補充體力!
絕對說不上嬌生慣養,反而自小隨父親四處搬家,為此吃過不少苦的孫策心裡非常清楚,自己不知道澤中道路地理,此時天昏地暗,若是慌亂動身,只會迷失在雨夜之中,說不得一腳踩入爛泥坑裡,活活被爛泥悶死也說不定!
唯一的計策,就是此時儘量節約和補充體力,熬過一夜,明日白天,視線轉好之後,再行尋路離去。
然而,冬雨紛紛,勉強吃了一些東西的孫伯符此時真正緩過勁來,卻又不能一時安眠,只好坐在蘆葦叢中認真思索當前局勢。
不過,明明此戰之後的中原、江南大局已經格外分明,但孫伯符卻怎麼都想不下去,因為他一直忍不住去想剛剛那五百擋者披靡的燕軍具裝甲騎。
平心而論,馬鎧這種東西孫策絕對不陌生,因為他的父親孫堅作為這個時代非常具有特色的一位武人,基本上踏遍了大半個天下。從荊南的叢林到會稽的丘陵,從西涼的沙漠到塞北的草原,單以戰場適應性和戰術、裝備上的見多識廣而言,孫文臺絕對是天下之冠!
這也是江東猛虎昔日立足於天下的一個根本所在。
所以,騎兵的知識孫伯符並不缺少,但越是明白這些東西,躲在蘆葦叢中的孫伯符就越是心涼……
首先,馬鎧鍛造不易,所以想要組建這樣的騎兵,你先得有成規模的鍛造冶煉基地。這種基地,青州有、河東有、三輔有,現在據說幽州那邊專門建了一個很大的鐵官,遼東好像也有一個平郭鐵官很出名。當然,南陽也有,而且一度是天下最好的最大的鐵官,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嘛。
所以,毫無疑問,這種馬鎧具裝,河北可以鍛造,中原也可以鍛造出來,但江東不能,草原就更不行了。
其次,還需要優秀的戰馬,而且是大量優秀的戰馬,因為有能力馱起馬鎧加一個全副裝備的重甲騎兵的戰馬太難得了,即便是有,也損耗極重……這一點實在是沒轍,天下只有公孫珣和草原上的鮮卑人可以做到,黃河以南想都不要想。
最後,是錢!
須知道,這麼一支騎兵,即便是優秀的戰馬、騎士、馬鎧、人鎧四者俱全後,也不是那麼簡單就成型的,他需要訓練,需要維護,需要保養……孫伯符心裡一清二楚,就今日這五百騎兵出現在眼前,其背後必然還有額外一千不止的駑馬和隨軍民夫,專門負責馱送裝備、給養,說不得還要在戰前幫著這五百騎士穿起甲冑,遞上鋼矛。
想到這裡,被雨水打溼了全身的孫策在蘆葦蕩中仰頭一聲嗤笑,卻是陡然明白過來為什麼太史慈合圍的那麼慢了,更清楚今日那一千名只持環首刀的輕步兵是怎麼回事了。
但笑過之後,就是絕望和沉默。
這種成建制的馬鎧重騎當然厲害,但並非不可戰勝,上好的蹶張弩、腰引弩結成陣勢絕對可破,便是今日被一衝而沒的董襲部士卒若能精神狀態好一些,吃飽喝足,帶著足夠長的長矛列陣,對方也未必敢真的放肆一衝。
至於說雨雪、河流、丘陵、從林、營壘、拒馬等等對騎兵天然產生限制的天時與地理,還有人為因素,就更不用多說了。
實際上,按照孫策猜度,養這麼一支五百之數,卻能被輕易終結的具裝甲騎的錢糧,足可以養一千五百名聞天下的鄴下甲騎,或者養三千尋常健銳輕騎,又或者養四千精銳步卒甲士,更可以養五千刀盾輕步或者五千弓弩手……
但那又如何?
難道燕軍沒有精銳甲騎、輕騎,沒有尋常甲士、輕步、弓弩手嗎?
燕軍都有,但他們還有餘力,所以才整出了這麼一支其實只是特定條件下才無敵的五百具裝甲騎!並在今天發揮了他們應該有的價值……自己十八歲便領著一支殘兵敗將在天下梟雄劉備的眼皮子底下打下兩郡立足之地,面對更強大的劉備常常互有勝負,以至於心中自詡提十萬兵便可橫行天下。但今日,自己領著大概是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大力量,足足一萬兵,其中還有三千甲士,卻居然這麼一個照面便被五百騎兵給衝的一鬨而散了!
還有董襲,這個會稽豪傑作為會稽人一直看不起朱氏父子,唯獨自己進軍會稽後親自引眾到高遷亭相迎,二人一見之下便定君臣名分,互託腹心,今日居然就這麼沒了……
一瞬間,孫伯符忽然想哭。唯獨雨水不停,撲打在面,也不知道到底有沒有哭出來!
初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