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書吃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5章 反殺,三國眼藝,寫書吃土,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經在趕來的路上。
對於那些還想盲目為張舉賣命的死忠分子的下場,只有死路一條。
張涼覺得就這樣在陣前說一遍效果可能還不夠,於是吩咐屬下:“讓人把這些東西用布條抄一千份,綁在箭支上,讓騎兵隊帶著這些箭支圍城四周,找好的地方『射』到城裡去。”
想想要是有飛機就好了,直接空降到城中央去。張涼的命令傳下去自然還需要一點時間去辦,於是命令休息一晚,明天再攻城。
第二天看到城上還沒什麼動靜,張舉也不出來答話,張涼怒氣上來,下令攻城:“這些亡命之徒,不把他們打疼了是不會開竅,趙雲斐元紹聽令,給我全軍猛攻。”
“是!”趙雲和斐元紹去準備了。不久部隊已經集結完畢,組成了三個三千人的方陣,針對城門處進行猛攻。
吸取了前一次在潞縣的攻城經驗,這次張涼有備而來,把在狐奴劫營戰繳獲的二十輛攻城車帶了過來。
這種攻城井欄全是用木頭訂製而成,高十五六米,比一般的城牆高了五六米,分有兩層可以站人。為了便於運輸,不能製作得太大,每架的重量和一輛小卡車相仿,可載五十來個弓箭手,需要四五十人前後推拉。
要不是考慮到這東西在攻城戰中的重要『性』,張涼真心不想帶這種累贅。
雖然運輸過來花費了不少人力,但此時用起來還真挺順手的。二十架井欄,總共一千弓箭手,居高臨下向城中『射』箭,很快就壓制住了城牆上的反抗力量。
張涼在堅守狐奴戰中吃夠了這東西的苦頭,如今也要給張舉好好嚐嚐滋味,真是天理迴圈,報應不爽。
蒼天饒過誰!
城上的反抗力量減弱,那下面的攻城士卒活動就利索多了,紛紛架起雲梯攀城牆,而城上的守軍這時候也顧不得危險,在盾牌的掩護下開始反擊。
一時間箭羽矢石紛飛,敵我兩軍都時不時有被擊死擊傷,鮮血四濺。
若是其他小城小縣,張涼的部隊要擊垮張舉的烏合之眾不是問題,可漁陽城作為郡的治所,相當於省會中心,至少也是市級的,當然和一般的小城不能相比。
而且漁陽靠近大漢邊疆,歷史上多次抵擋塞外民族的入侵,靠的就是城高壁堅,張涼部隊這樣猛攻一番,效果不大,反而傷亡不小。
旁邊的太史慈看到這情況,上來請戰:“太史慈願帶軍攻城,請大人准許。”
張涼一直認為攻城戰是傷亡很大的,城牆之下刀劍無眼,管你武藝再強,也很容易受傷,所以輕易不讓武將上去,趙雲和斐元紹都是在後面督促而已,不過這樣攻擊的效果也就打折扣了。
張涼不想有個萬一,只好勸說:“這城牆之間兇險異常,子義乃是大將之才,莽然赴險,非大將所為!”
太史慈卻執意不改:“家母備受大人之恩,特遣太史慈前來相助,可至今還未出半分之力,如此下去我也無顏回見母親。請大人准許我當個攻城先鋒,和敵人決一死戰!”
張涼看太史慈心意已決,實在沒有辦法,只有同意,只好在心裡安慰自己,這張舉部下都是些無名小卒,絕沒有可以傷到太史慈的人存在。
太史慈武藝高強,善用多種兵器,手拿青天留客槍,背上一把鋼弓,腰間『插』了兩支小鐵戟,站在預備隊的前面,接受檢閱。
太史慈身上武器不少,但是鎧甲太寒磣,都是普通的皮甲,頭盔乾脆就用一根布條代替,這種裝備去攻城危險徒增十倍。
張涼看了看,發現太史慈身材和自己差不多,於是脫下自己的鎖鏈甲和鐵盔,親手給太史慈披上。
“多謝大人!”太史慈有點感動。
“子義保重,待打破了漁陽城,我給你記頭功。”張涼也不知道說什麼好,只是拍了拍他的肩膀。
先前進攻的三千人已經犧牲了兩百多人,剩餘的也是筋疲力盡,特別是弓箭手,根本就沒有人可以連續不斷地開弓,神『射』手黃忠也不行。
於是張涼讓他們撤了下來休息,而太史慈率領第二隊三千人又向城牆衝了上去。
“主公,太史慈武藝超群,必然不會有什麼危險,不必擔心。”張涼望著遠去的太史慈不轉頭,身邊的趙雲知道張涼這是擔心了,出言安慰。
“嗯!”張涼也點點頭,轉而下令,“讓弓箭手給我狠狠地放箭,支援太史慈。”
太史慈還沒到城下,遠遠看到城上一個敵軍在高聲漫罵,侮辱官軍。
此人身體躲在城牆後面,只『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