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書吃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4章 求賢出發,三國眼藝,寫書吃土,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說起冀州大將,肯定是顏良文丑了,不過就算找到這哥兩也未必會肯幫助張涼守縣城,況且很有可能他們現在已經在袁紹的府上了。

除了顏良文丑,冀州其他大將張涼可不太清楚,所以只能往冀州外找,這靠近冀州的大將張涼倒是想起兩個人物。

其中一個是太史慈,青州東萊黃縣人,孝順而重情義。歷史上官至建昌都尉,弓馬熟練,箭法精良。

成名戰是和江東小霸王孫策的神亭酣戰,孫策不在後,稱得上是江東集團第一猛將。

年少時就已為縣令辦事,後來東萊郡守和青州州事有矛盾,都奏表請朝廷判決,結果太史慈追上了先出發的州事代表並毀了他的奏表,因此遠走遼東逃難並在那裡習武。

這個時候太史慈很有可能還在遼東避難,要去遼東找人那猶如大海撈針,張涼只能再考慮第二個人。

張遼,幷州雁門馬邑(今山西朔州)人。三國時期曹魏著名將領,曾從屬丁原、董卓、呂布。

下邳之戰後,歸順曹『操』。此後隨曹『操』征討,戰功累累。

生涯代表作就是215年的逍遙津之戰,曾經以七千人守合肥抵擋孫權十萬大軍,並率領八百親兵衝陣,差點活捉孫權。

此戰後孫權怕張遼就如司馬懿俱諸葛亮,只要聽到張遼的名號就不敢出兵。“張遼止啼”的典故就是誇張地說當時江東如果有小孩不聽話,你只要說張遼來了,那麼小孩都不敢哭了。

雁門馬邑距離安喜縣倒是不遠,不過張遼年少就為郡吏,算起來現在的官職恐怕都比張涼大,至多也就是平級,這怎麼招降啊。

身邊沒有武將生命都沒有保障,這件事情必須儘快解決,張涼決定雙管齊下,兩邊同時下手。

太史慈雖然在遼東,但是他的母親還在東萊郡,張涼打算派杜斯帶幾個人去,就以仰慕為名就近照顧太史慈的母親,實則是守株待兔。

而張遼這邊,由於人物地點都比較確定,而且距離也更近,張涼決定自己帶人親自登門拜訪。就算不能招降,能夠結識一下這種人物也是百利而無一害的。

於是下令準備禮物書信,仔細叮囑了杜斯一番,正要放他出去,又想起青州那邊黃巾還在鬧事,於是吩咐:

“杜斯,青州黃巾餘孽很多,你多帶了十幾個人,以保安全。另外如果黃巾禍害到了黃縣,你們主要以安全為上,必要時候帶上老夫人離開避難。”

“是,屬下一定不負大人所託!”杜斯領命走了,如今他已經十五歲,而且跟隨在張涼身邊一年多,成熟不少,也該讓他出去歷練歷練了。

“稟大人,前往雁門的人員和禮物都準備好了!”一個壯實的漢子從門外進來向張涼彙報。

“嗯,辛苦了藤鷹!”藤鷹是張涼最近從軍隊裡提拔上來的,武力屬『性』有35,由於張涼打算讓杜雷和王邦幫忙看守縣城,所以決定讓藤鷹和自己一起前去。

禮物方面原本張涼打算只帶黃金,又怕被人認為俗氣,況且張遼這種大將也不是黃金就一定能招來,只得準備了一些綾羅綢緞和美酒。

加上眾人的行裝和糧食,裝滿了一輛馬車,杜雷和王邦送到縣城門口。

“好了,都回去吧!”張涼拍了拍這兩個自己的心腹,“我不在的這段時間裡,杜雷負責軍事和縣城安全,其他文事就由王邦負責,如有不能定奪的就找陳先茂商量一下。”

陳華去洛陽送禮已經回來了,還帶回了徐毅的書信,事情辦得著實不錯,張涼重賞了一番,忠誠度已經達到了80多,應該可以信任。

王邦管理的文事張涼倒不擔心,大不了實行無為而治,最多也就是稅收少了點,不算大事。

關鍵是軍事方面,杜雷的能力還欠缺:“杜雷,除了維持縣城治安,你還得讓隊伍多加訓練,提高作戰能力。另外要多派探子在縣城四周,有什麼風吹草動也好提前知道,不要向上次一樣,山賊都到了城門口了才發現。”

“是,屬下一定照辦!”杜雷也就只會照辦了,可惜張涼自己也半桶水,只得點點頭以示安慰。

張涼已經給蘇非去了書信,讓他的馬場與縣城形成犄角之勢,互相也好有個照應。

想想好像沒什麼遺漏了,於是翻身上馬,馬鞭向前一指:“求賢隊,目標:雁門馬邑,出發!”

185年5月,張涼帶領二十騎隨從和嚮導,向幷州雁門出發。

張涼等人出發已經有段時間了,這一日來到常山郡真定縣界,一路上山清水秀,讓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抗戰先鋒!同學們一起穿越吧!

芮導

人在海賊我成了多弗朗明哥

暫別昔年

為聖

夜江斜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