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鵬鵬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三十五章 滅佛!陸恆之謀,恆行諸天,惠鵬鵬,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佛門怎麼會遵從?
此命令一下,佛門必會激烈對抗聖旨,各地官員必將高舉屠刀,到時候要麼殺頭,要麼去修城牆,可以想象,佛門簡直是一朝從天堂跌落入地獄!
更別論,如今大唐佛門勢大,圈佔土地無數,僧侶萬千,今皇帝這一道聖旨頒下,不知多少趨利之人嗷嗷撲上,去搶奪原本屬於佛教的資源。
且佛門各大山門寺廟均有洞天福地秘境,用以種植靈植,在如今末法時代,道門早就眼紅已久,豈會放過這樣的大好機會?
不過這些洞天福地早被陸恆視為囊中之物,雖然他的謀劃才剛開始,皇帝就主動達成了他的第一個目的讓他很意外,但這都是透過他的努力得來,他當然要欣然笑納了。
他對靈氣的需求量極大,除了欠下青羊觀的一個福地,其它的秘境,他絕不許別人染指。
皇帝一聲令下,天下各方勢力名正言順殺人奪產,佛門即將面臨的,就是這樣一個牆倒眾人推的局面,這都是因為陸恆一手造成。
這已經不是抑佛了,這是在滅佛!
無論是慧能、神秀還是圓測,乃至佛門萬萬僧眾,恐怕都沒想到國師一場辯經,會給佛門造成如此毀滅『性』的打擊。
玄奘言陸恆是滅佛之人,如今果真是一語成箴!
不過,毀滅佛門,這並不是陸恆想要的。
稍稍愣了一下後,陸恆立刻抱拳勸諫道:“陛下,佛門最擅蠱『惑』人心,此令若下,臣恐其會裹挾無知百姓對抗朝廷,致使天下動『蕩』,損及社稷。”
皇帝一聽陸恆這話,心中頗為感慨,什麼叫忠臣?這就是忠臣!
朕雖忌憚佛門廣佔土地,沙門子弟人數龐大,但行此激烈之舉,主要是為國師你啊……
沒想到國師第一個想到的,依然是朕的大唐江山,怕朕的社稷受損,國師啊國師,朕真是有愧於你……
皇帝十分感動地問道:“卿何以教朕?”
陸恆略顯猶豫,嘆了口氣道:“臣奏前有一番話,如鯁在喉,陛下能否容臣直抒胸臆?”
皇帝面『色』也嚴肅起來,道:“卿請直言。”
陸恆正容道,“陛下心意臣已盡知,聖眷隆厚,臣不勝惶恐。只是臣與陛下君臣之誼,也僅有一年緣法……”
“一年?”皇帝大驚,“國師莫非還在怪朕,執意要棄朕而去?”
陸恆搖頭:“並非如此,陛下,一年之內,臣便能將皇后喚醒,且足以了結一切塵緣,從此一心修道,不問世事了,此乃臣之夙願,還望陛下成全。”
皇帝十分失落,但見陸恆一臉堅決,卻又不好拒絕,只好無奈答應下來,他心中十分後悔,覺得是自己之前以凡人之心揣度真人,對國師生疑,才讓自己錯失了得高人終生效忠的天賜良機。
此刻他心中對陸恆再無半點疑慮,一個只想離去,不願當官的人,哪裡會有什麼野心?
恐怕這一年時間,也是國師為了救回皇后,才特意留下的吧?
其實陸恆說一年時間,是因為他再居國師之位一年,就足以得到他想要的一切,然後全身而退了。再做下去,不但對他沒好處,反而只會耽誤他的修行。
而且急流勇退,才是明智之舉,也能給皇帝留下極好的印象。
他是要在此位面立下道統的,早早從高位退下來,對他的徒子徒孫們來說也有好處,至少不會陷入政治漩渦,遭到牽連,且因皇帝對他的好印象,反而能受到餘澤。
見皇帝答應下來後,陸恆才開始正式上奏:“陛下此令若下,必會導致佛門和各地官府對抗,致使天下動『蕩』。臣以為此事地方官府只監督徹查即可,陛下應另派欽差領聖諭,行天下,監察天下佛門,若有不尊聖諭者,行便宜之權。”
皇帝想了想,覺得很有道理,道:“如此一來,這名欽差就必須要對佛門有足夠威懾才行。”
他看向陸恆,笑道:“既是卿所奏,此事何不由卿為朕分憂?”
陸恆坦然道:“陛下不說,臣也正要『毛』遂自薦,此事臣來做最為合適。”
他要去接收各大秘境,當然得一個個親自去跑。
而且若任由地方官府和豪強瓜分佛門產業,得好處,舉屠刀,最後卻把黑鍋甩到國師頭上,陸恆也不願意。
更為關鍵的是,這事兒還關係到接下來他的第二步計劃,所以他必須親自出馬!
皇帝對陸恆的坦誠莞爾一笑,若是以前,他還會懷疑國師是趁機濫權,而現在怎麼看都是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