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3部分,掌上田園,丁格,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想起了前世的古城——衛運河畔的臨清,所流傳已久的那些經典小吃。
陳家目前還不具備做大買賣的條件,那就可以從小處做起,小吃,投入的本錢少,盈利卻算得上是可觀的,正適合姐姐們跟親爹陳大川歷練歷練。
依靠每天賣點蔬菜雞蛋和米麵,再加上外賣的幾十份兒肉菜,也忒耽誤六間門面的獲利了,又捨不得往外租賃,那就只能從自家人著手擴充店面。
最簡單容易操作的就是“臨清燒餅”,據說,傳承了悠遠歷史的燒餅夾肉,曾給當年古運河畔拉縴的縴夫。提供了充足的體力,帶來了元、明、清三代的繁榮。
這活計可以很快就傳授給陳大川和姐姐們,再配上自家出產的雞蛋,煮著吃醃著吃,花椒水兌上鹽。浸一晚上足夠出味兒。
還可以做湯,嘻嘻,老臨清人喜歡喝沏雞蛋,簡單,把瓷碗用熱水裡外燙一遍,打入雞蛋液。灑進鹽花兒並幾滴香油,略一攪拌,衝入沸水,“哇——”,那種清香濃香額外讓人舒坦……
都是極省事兒的法子。不想往燒餅里加雞蛋的,正好姐姐們做紅燒肉的水平長進了,喜歡吃肉的人,可以直接給熱燒餅裡夾二兩,合起來燒餅皮一擠,嗬,都能流出美滋滋兒的油來。
燒餅又實誠,買一個就能提供尋常婦人半天的能量。不必滿大街叫賣的肉包子管事兒充數兒?何況又是個新鮮物,從鎮子到村子,還沒一家這樣的鋪面或者攤點呢!
“保證叫大家夥兒……一吃一個不言語!”阿珠奮力一揮手。做了一個簡單有力的總結。
“阿珠這法子,還挺能折耗咱家的雞蛋——”,陳大川發現的是另外一個妙處,目前天氣炎熱,雞蛋不好儲存,銷售稍微差了些。賣不掉的,只好醃起來慢慢兒吃。
就是。被閨女形容的天花亂墜的啥子“臨清燒餅”,很難學吧?阿珠只不過是從黃金蟒那裡得來法子。自己又沒實踐過,再拐個彎兒教給別人,能行嗎?
三姑娘阿穗決心原諒妹妹了,因為,那“燒餅夾肉”的描述,帶給了她無限想象……
“爹使勁兒學!使勁兒學!肯定能學會!”
阿穗這話說得有人生哲理性啊,甭管什麼事兒,可不是都需要使勁兒學嗎?使的勁兒到位,自然啥都能學會。
家裡有個現成的鐵鏊子,可以直接墩在爐火上練習操作,反正現在也用不著這幾個人忙活兒孩子跟產婦,乾脆,直接上手試試。
阿珠其實不見得真就領會了“臨清燒餅”的真章,不外乎是曾經在家裡用電餅鐺操作過類似的食物,再加上豐富的想象與記憶,就足以指揮著大家夥兒忙乎開了。
燒餅的做法不難,先和麵。
將麵粉放入盆內,加入溫水,食鹼和精鹽,拌調均勻,揉成麵糰,蓋上擰乾的溼棉布,餳約少半個時辰。
再取出,將麵糰重新揉勻,搓成條,分成重約50克一個的劑子,擀成薄片,刷一層油,摺疊擀成長圓薄片,用手拿住一邊在案板上使勁甩開,如此反覆倒換位置甩上幾次,甩勻以後,再用手抻薄一些,再刷一層油,兩手各捏住一頭,由後向前反覆摺疊後,捲成圓條,稍稍抻長,從一頭向另一頭盤捲成圓形,按扁擀成直徑大約6厘米的餅坯。
這就可以使用上鐵鏊子了,將餅坯放入燒至七成熱的鏊子上,兩面烙烤,至餅皮金黃酥脆,裡面柔軟熟透,即可食用。
這種燒餅的特點是外焦裡軟,香脆可口。又分出層面來,可以用刀旋開一側,放入醃好的雞蛋或者熟肉,麵食和輔菜就都有了,再加上一碗香氣撲鼻的沏雞蛋湯,那簡直已經可以稱之為享受。
“爹,等你有空閒了,還可以改造一下打燒餅用的爐子,分出底上兩層,燒餅熟的更快更方便……”,阿珠又開始在地上畫圖紙了,把什麼前世裡見過的“吊爐”“烤爐”悉數講解了一下原理,剩下的,就得由陳大川自己去摸索了。
燒餅外面還可以撒些芝麻,烤出來更香……
小姑娘們也參與了其中的討論與操作,積極性都很高,不過,第一鍋試驗品,效果還是稀鬆了了,燒餅有的半生不熟,外皮卻烤焦了……
不過,一家人都已經飽受過嘗試的失敗,阿珠的哪一個法子是能直接見效的?總不過是她出主意,你去實踐,從失敗中吸取經驗,最後終於成功。
“這物件就叫燒餅?要不起個好聽的名兒吧?諸葛王朝的尋常地兒,可沒咱這手藝。”陳大川啃著“嘎嘣脆”的燒餅皮兒,躊躇滿志的樣子。
敢情兒這爺兒們認為,凡是阿珠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