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鄉的燈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43章 為鄧華正名!,乘風破浪,他鄉的燈火,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航運瓶頸麼?這是第幾次聽到有人批評鄧華了?大家似乎把小鄧同志的貢獻當成了錯誤,有人說鄧華的水電站不好,唐一笑心理面很不舒服。
特別是兒子說那個水電站不好的時候,讓女人想要為小鄧同志鳴不平,只是鑑於是兒子說的她忍了。還說什麼拆遷水電站,更是讓唐一笑如鯁在喉,她覺得小鄧同志走入了一個誤區。
現在小薛書記也這麼說,唐一笑皺皺眉:“聽合馳市幹部的介紹,我不認為鄧華的大壩影響了池水河的航運,恰恰相反水電站的大壩是改變了這裡的航運能力!按照各位對河道的介紹,之前上游河段只能通行百噸級小船,那樣的運能無疑沒有什麼經濟效益。”
豈止是隻能通行百噸級小船,之前兩女捧水喝的那段河道,枯水期最深處不到一米。成年人走過去都不及腰深,那樣的河道怎麼可能走大船?
即便是竹筏要在小溪上通航也難吧?至於說駁船,唐一笑也不是沒見過,吃水淺是駁船最大的優勢,但是吃水淺也還是要有一點深度的,不足一米的水深能行走什麼樣的駁船?能拉貨麼?
唐副書記指著公路上的拉煤車:“但是現在有了水庫,如果把上游礦藏運輸變成航運,然後在大壩附近修建中轉專線鐵路,直接在下游轉換成駁船運輸,豈不是達到了效益最大化?而且最大限度減少了運煤汙染,和上游公路修建的鉅額開支,把開支用到中轉線路建設上,用到下游駁船船隊建設上,豈不是有更好的經濟效益?”
這麼一說,大家忽然感覺豁然開朗!之前大壩成為所有人的攔路石,包括王哲都看著大壩不舒服,原本順暢的河流被斬斷,物暢其流成了歷史,怎麼看都得不償失。
現在唐副書記的說法,讓王哲改變了想法,換一個角度想一下結果全然不同。小王同志忽然想起來,沒有水壩的時候,中興鎮外的河道也不深,特別是枯水期更是連木船都要小心翼翼擺渡。
一不留神木船都會擱淺的,事實上在沒有水壩的時代,中興鎮向上游去的池水河上,是沒有多少貨運船隊的,也就是豐水期有那種幾十噸到百噸級的小貨船。
除此之外根本沒有貨船過來,當時還以為是沒有足夠的貨源讓船隊進入,現在想來完全不是那麼一回事。如果池水河航運上下通暢,唐正飛的礦產都可以走水路直接向下,而不是拐向黔易市走鐵路。
這其中運費的差距是巨大的!薛永偉連連點頭:“好辦法!之前感覺航運中斷後影響成本,如果按照唐副書記的說法,非但不會增加成本反而會降低運輸成本,最主要規模運輸效益大幅增加。”
池水河流域控制採礦卻不等於全面禁止,上游礦藏豐富不止有煤礦,有國有采礦企業和私有礦業,比方說之前唐正飛的礦產。
這些礦產都需要運出大山,最近最省錢的運輸途徑自然是航運,即便未來鐵路運輸開通也改變不了這個事實。一旦礦產資源走出池水河,就來到了華夏運力最豐富的小江,可以沿小江一路下行行銷到沿海!
徹底改變礦產資源養在深山無人識的局面,如果池水河航運通道開啟,收益的不只是合馳市,連黔易市都能受益匪淺,屆時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立竿見影啊!
讓唐一笑這麼一說大家都豁然開朗,齊斐點點頭:“凡事就怕認真二字!我們現場調研,可以更真實更接地氣了解情況,看來鄧華同志急於消除自己認為的政治汙點,卻忽略了水壩除了發電功效外,帶來的更多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還真是這麼回事,哲少發現自己還是短視了,諸人中他最瞭解池水河。之前的他喜歡當年沒有這道水壩的時候,乘坐中興鎮老漁民的一葉扁舟,從上游直下小江的愜意。
那時候準備一點饃饃或者餈粑,帶著一個柴油爐,從上游出發順流而下。渴了就在船幫舀一瓢水灌個飽,餓了釣幾條魚採幾朵蘑菇燉上,遇上河邊農戶用河魚換幾樣小菜,到小鎮上用幾條魚換幾斤散白。
幾乎不用帶錢,一路走一路吃,那種暢遊山水間的愜意,是城裡人享受不到的。而這一切因為鄧華的水壩出現而改變了,現在聽唐副書記的解讀,換一個角度去看,高峽出平湖帶來的效益遠超過帶來的麻煩呢!
沒錯現在那種小扁舟不能在水庫上暢遊,不小心一個大浪都會傾覆,但是對市域經濟而言,一葉扁舟帶來的效益遠遠不及水壩帶來的。至於說喜歡一葉扁舟的愜意,還可以從水壩下游出發,一樣可以享受巴適人生啊!
船孃已經開始準備午餐了,這個小哲同學是內行,趕緊過去幫忙。遊船已經不用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