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中的失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八十章 低調的麻煩,謀明天下,風中的失落,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南京城高大巍峨的城牆出現在眼前的時候,陳靈雁、玉環和秋葉都掀開了馬車的帷幔,瞪大眼睛看著不遠處的城牆,臉上寫著震驚與興奮的神情,吳宗睿與劉寧倒是沒有多大的反應,畢竟北京的城牆,比起南京的城牆,還要宏偉壯麗。
南京的城池,同樣分為內城與外城,不過遠沒有京城那樣的規模,內城僅僅是皇城,規模不是很大,外城的規模要大很多。
南直隸實際的權力,掌握在三個人的手中,兵部尚書、鎮守太監以及守備勳臣,兵部尚書領參贊機務銜,為三人之首。
南直隸轄十五個府、三個直隸州,不設布政使司、按察使司與都指揮使司,設立了應天巡撫與鳳陽巡撫,兩大巡撫以及知府和知州,實際聽命於朝廷,但兵部尚書某種程度上面能夠決定他們的命運,其彈劾是具有一定威力的。
南京皇城內的鎮守太監,倒是有一些權力,不過魏忠賢被皇上徹底封殺之後,南京皇城內的太監同樣受到影響,其權力也大大的削弱,後來隨著皇上再次開始啟用和信任太監,南京鎮守太監的權力才慢慢開始恢復。
應天府衙是最受關注的衙門,上面不僅有朝廷,還有南京的皇城、六部、督查院和應天巡撫,哪一層的關係都要兼顧到,否則事情不好做,如同風箱中的老鼠,兩頭受氣,好在應天巡撫的駐地在蘇州,平常情況之下,干涉不到應天府衙的諸多事宜。
其實誰都知曉,京城所在地的官衙,事情都不好做,應天府相對於北京城內的順天府,還要稍微的灑脫一些。
作為穿越之人,吳宗睿明白這些道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不要以為南京的六部以及督查院沒有什麼權力,那些尚書與左右都御史就沒有什麼官威,一定程度上面,他們擺出來的架子,甚至比內閣大臣還要玩味。
這裡面還有南京的鎮守太監,應天巡撫等等,如果府衙所推行的事宜,牽涉到他們的利益,一樣會蹦出來說話。
分析歸分析,一直到上任之後,吳宗睿才真正知曉其中的難度。
守衛城門的是五成兵馬司的軍士,看見吳宗睿騎著烏珠穆沁馬,表現出來不一般的氣質,以及跟隨的劉寧和三輛馬車,沒有敢開口說什麼,恭恭敬敬的讓隊伍進城。
不過守衛城門的軍士,眼神有些奇怪,吳宗睿沒有發現。
城門處進出的人很多,顯得格外的熱鬧,過了甬道,進入城池,反而顯得略微的空曠一些,這與北京城有些相似。
南京畢竟也曾經是大明的京城。
南京城內,有上元縣和江寧縣兩縣,以秦淮河為分界線,秦淮河以南為江寧縣,秦淮河以北為上元縣,城內則以中正街為轄區分界線,南京的皇宮、六部、督查院以及應天府衙,悉數在上元縣。
明末的秦淮河,無疑是南京城最為熱鬧繁華的地方,而著名的金陵十六樓,則是文人墨客駐足流連之地。
因為秦淮河的帶動,南京城內的商貿異常發達,一定程度上面甚至超過了北京城。
吳宗睿熟悉幾百年之後的南京城,更是知曉秦淮河的名氣,可對於如今的南京城,還是有些陌生的,走在大街上,看著熙熙攘攘的人群,以及周遭數不清的商鋪,內心頗多感慨。
現如今的南京城,沒有高聳入雲的樓房,沒有密密麻麻的轎車,可是繁華的情形,絲毫不亞於幾百年之後,而且從這種繁華之中,能夠體會到返璞歸真的潤達。
陳靈雁等人,一直都掀開帷幔,看著外面的情形,她們的確沒有見過如此繁華的城池,安遠縣和這裡不是一個檔次,差距太大,可以說,南京城的繁華和富庶,超乎了陳靈雁等人的想象,這也難怪她們一直都是緊緊盯著四周的景『色』,捨不得放下帷幔。
進入城池,吳宗睿不再騎馬,走在馬車的旁邊,身後的劉寧左手牽著烏珠穆沁馬,右手牽著蒙古馬。
吳宗睿的目光看向大街兩邊的客棧,第一件事情是讓陳靈雁等人安頓下來,在客棧裡面好好的歇息一番,畢竟趕路近二十天的時間,從未長途奔襲的陳靈雁等人是很勞累的。
“咦,這裡還有專門租賃府邸的招牌嗎。。。”
一行人已經過了大行宮,來到了土街口。
道路不是很好,四周隱隱能看見塵土飛揚,不過街道兩邊的商鋪倒是不少,街口的西側的小溪上面有一座看上去異常普通的石橋,此橋被稱作“劉軍師橋”,傳聞劉伯溫在此居住。
這裡看上去雖然繁華,不過周遭的房屋看上去低矮破舊。
南京城內有名的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