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中的失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百四十一章 洪承疇的堅持,謀明天下,風中的失落,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導致百姓對後金的八旗軍異常的恐懼,且後金的皇太極曾經在遼河以西留下太多的探子,登萊新軍、遼東邊軍以及各級官府無法完全清理乾淨,這些探子期盼遼東各地出現波動,他們就能夠抓住機會,攪亂地方的穩定,給後金八旗軍發動進攻創造機會。”
“臣不僅僅是聽了吳大人和廖總兵的解釋,臣還專門詢問了一些百姓,他們並不知道我大明登萊新軍和遼東邊軍與後金的八旗軍對峙。”
“臣專門到遼河以西的臨時大營去看了,駐紮有大量的登萊新軍和遼東邊軍的將士,他們晝夜巡邏,時刻監視遼河以東的後金八旗軍。”
。。。
朱由檢的臉上沒有多少的神情,等到洪承疇說完之後,再次開口了。
“登萊新軍和遼東邊軍曾經渡過遼河作戰,擊敗了後金韃子,此事吳愛卿沒有專門奏報,你可知道。”
洪承疇連忙抱拳弓腰。
“此事臣知道,吳大人專門給臣說過了,登萊新軍和遼東邊軍之所以突然的渡過遼河作戰,是因為後金的八旗軍集結在遼河以東的大營之中,虎視眈眈,西平堡、義州和廣寧等地有著巨大的危險,所以吳大人冒險派遣大軍渡過遼河作戰,目的是消除隱患。”
“吳大人解釋說,之所以沒有奏報,是因為後金的八旗軍遭遇失敗之後,迅速調遣大軍集結在遼河以東,吳大人派人前去偵查,預計遼河以東大營之中有五萬後金的八旗軍軍士,遼陽駐紮有近三萬的八旗軍軍士,鞍山駐紮有近兩萬的八旗軍軍士,後金集結十萬八旗軍軍士,駐紮在遼河以東,明顯就是想著發起對遼東的進攻。”
“皇上,這些事情,臣在奏摺之中已經稟報過了。”
朱由檢的臉上依舊沒有表情。
“彥演,這些朕都知道,吳愛卿的安排部署,有一定的道理,朕問問你,可否調遣部分的登萊新軍和遼東邊軍軍士,進入中原作戰,剿滅流寇,穩定中原的局勢。”
洪承疇猶豫了一下,臉色很快變得堅定。
“皇上,臣以為不可。”
朱由檢的臉色微微變化,不過洪承疇看不見。
“皇上,流寇在中原作亂,的確讓皇上擔心,臣也是憂心忡忡,不過臣關注了這些年剿滅流寇的作戰過程,其實朝廷有很多次都是可以徹底剿滅流寇的。”
“崇禎二年,臣在陝西,形成了對流寇的合圍,可後金的八旗軍入關作戰,威脅到京畿之地,臣迫不得已馳援京城,讓流寇得到了喘息。”
“崇禎八年,皇上部署剿滅流寇的事宜,眼看著李自成和張獻忠等流寇就要被剿滅,後金的八旗軍再次入關作戰,甚至威脅到京城,各地的大軍進京馳援,再次讓流寇得到了喘息。”
“崇禎十一年,李自成和張獻忠等流寇再次面臨被徹底剿滅的結局,後金的八旗軍再次入關作戰,再一次的讓流寇得到了喘息。”
“臣以為,出現這些情況,絕非偶然,每每皇上要穩定中原局勢、剿滅流寇的時候,後金的八旗軍都會入關作戰,讓我朝廷大軍面臨兩線作戰的情形,導致朝廷顧此失彼。”
“現如今,登萊新軍和遼東邊軍駐紮遼東,抵禦後金的八旗軍,讓他們無法入關作戰,我大明的邊關就穩定下來了,臣以為,此時此刻集中精力,盡力剿滅流寇,是最佳之舉。”
“遼東必須穩定,京畿之地也必須要穩定,如此臣才能夠盡心竭力的剿滅流寇。”
。。。
洪承疇的分析合情合理。
朱由檢的神色逐漸的緩和下來,其實洪承疇的奏摺之中也有這樣的分析,但不是很詳盡,洪承疇今天說出來,讓朱由檢能夠接受。
“彥演,你說的不錯,是朕沒有想到那麼多。”
朱由檢話語剛落,洪承疇連忙開口。
“皇上思慮周全,希望能夠儘快的穩定中原的局勢,希望能夠徹底剿滅流寇,臣想不到那麼多,臣一定竭盡全力,穩定中原的局勢。。。”
朱由檢的臉上終於露出了笑容。
“彥演,中原局勢混亂,朕相信你能夠擔當重任,穩定中原局勢,徹底剿滅流寇。”
。。。
洪承疇準備告辭的時候,朱由檢再次的開口了。
“彥演,朕這裡有一道密旨,你按照旨意行事,此外,朕建議你將五省總督行營安排在陝西西安府城,朕覺得,流寇很有可能流竄至陝西。。。”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