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中的失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百三十九章 洪承疇的拜訪(1),謀明天下,風中的失落,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遼東的局勢外鬆內緊,廖文儒和喬明俊等人時刻關注遼河東岸的情況,關注遼河東岸的八旗軍是不是有什麼異動,而遼東各地的秋收則有條不紊的進行,百姓絲毫沒有感受到局勢的緊張,就連西平堡、義州和廣寧三地互市的商賈,也沒有表現出來絲毫緊張的情緒。
遼東巡撫史可法與錦州知府陳思宇等人的重點依舊是民生事宜,府州縣設立的錢莊已經開始發揮出來重要的作用,讓他們沒有想到的是,錢莊不僅僅能夠讓商賈做生意更加的方便,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面穩定地方的局勢。
中原的巨大變故,沒有對遼東府州縣造成多大的影響,包括李自成和羅汝才聯合起來,準備進攻開封府城的訊息傳來的時候,薊遼督師府和巡撫衙門都沒有絲毫的波動。
秋收已經差不多了,再次獲得豐收的老百姓,算是徹底放心了,他們中間的不少人,來到遼東已經接近三年的時間,雖然外界一直都傳聞後金韃子的兇殘,傳聞後金韃子很有可能大肆攻擊遼東各地,搶奪他們的糧食,殺戮他們的家人,燒掉他們的房屋,不過這麼長時間過去,遼東一直都是平靜的,沒有發生任何的事情,而且這裡沒有土匪,官府關心百姓,耆老和里正表現公正,老百姓家裡有足夠的存糧,做到了生活無憂。
最底層的農戶和百姓不大可能知道,他們之所以能夠平靜的生活,能夠感受到相對的公正,都是因為薊遼督師府推行的一系列的規矩和措施,這些規矩和措施限制了官府的權力,明確要求各級官吏,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能做。
當然,有些東西是無法改變的,譬如個人的尊卑地位、民風習俗、宗族規矩等等,那些是延續了幾千年的東西,短時間之內是不可能出現多大變化的。
登州和萊州,遼河以西等地的福州新衙門,悉數都是推行的這些規矩,遼東巡撫史可法,登萊巡撫盧發軒等官員,早就習慣這一切了。
只有史可法與盧發軒等極少數的官員知曉,這一套不同於其他地方的管理制度,是吳宗睿直接確定下來的,也是強行推開的,不管是薊遼督師府舉薦的官吏,還是朝廷派遣的官員,進入登萊之地,來到遼東,悉數都要遵循。
這些規矩和措施,在史可法與盧發軒等人看來,還是很不錯的,其與其他省府州縣最大的不同之處,就是對官吏的要求很嚴格,很大程度上面限制了官吏的權力,最大限度的扼制官吏的腐敗,官吏做錯了事情,必定要承擔責任,要受到懲戒,同時,在俸祿的供給方面,給予了官吏充足的保證,讓他們生活無憂,生活質量明顯強於一般的百姓。
各級的官府都撥付了用於正常運轉的銀兩,不需要官吏自掏腰包來解決。
當然,推行這一套的規矩和措施,需要有足夠的銀兩來支援,登州的市舶司與遼東三地互市,賺取到大量的錢財,足以支撐諸多規矩和制度的落實。
薊遼督師府,廂房。
吳宗睿拿著手中的文書,開口詢問身邊的喬明俊。
“洪承疇大人馬上就要到錦州了嗎。”
“是的,洪大人此番到京城去赴任,也不知道為什麼繞道來到了遼東,屬下以為,洪大人準備來到錦州,專程來拜訪大人,一定是得到了皇上和朝廷的准許。”
吳宗睿點點頭。
“這是自然,如果沒有得到皇上和朝廷的准許,洪大人是不敢到遼東來的,中原的局勢很亂,李自成和羅汝才正在圍攻開封府城,張獻忠逃竄到了湖廣的襄陽,也在強攻襄陽府城,至於其他的各路流寇,乘勢在陝西和山西等地作亂,洛陽府城和南陽府城被攻陷,楊嗣昌自盡身亡,讓流寇的聲勢大振,各鎮的大軍都不願意直接面對流寇了。”
“陝西的賀人龍,湖廣的左良玉,這兩人擁兵自重,眼睜睜看著流寇攻城拔寨,卻不願意出兵馳援,我想他們其中必定有一人要遭受到皇上和朝廷毫不留情的懲戒。”
“皇上追封楊嗣昌為太子太傅,不因為中原局勢的混亂而怪罪楊嗣昌,督查院以及其他朝中官員彈劾楊嗣昌的奏摺,都被皇上留中不發,說明皇上依舊信賴楊嗣昌,為楊嗣昌的自盡惋惜,如此情況之下,擁兵自重、不服從楊嗣昌調遣的賀人龍與左良玉等人,就是導致中原局勢混亂、導致楊嗣昌自盡身亡的罪魁禍首,一定被皇上痛恨,一定要遭殃。”
“中原局勢如此混亂不堪,洪大人應該是迅速赴任,想方設法穩定中原的局勢,撲滅流寇的囂張氣焰。”
“這個時候洪大人到錦州來,文儒,喬明俊,你們認為是什麼原因。”
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