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中的失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百一十章 大勢漸成(1),謀明天下,風中的失落,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而且這些城池對於外來人員的盤查突然變得嚴格起來了。
登萊新軍情報司的觸角,早就透過互市分佈到遼東的各處,包括後金控制的瀋陽,都有了登萊新軍的情報網點,當然目前能夠獲取的情報還是有限的,畢竟後金是滿人權貴直接控制的,滿人權貴骨子裡是不相信漢人的,也是瞧不起漢人的。
吳宗睿穿越之後,已經改變了歷史的發展,但迄今為止改變都不是太大,而變化最大的就是登萊之地和遼東兩處地方,這些地方是吳宗睿直接控制的,發展的軌跡與之前完全不一樣,不過遼東的變化,意味著大明王朝與後金的對壘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歷史上的松山之戰,肯定不會發生了,登萊新軍已經完全控制了遼河以東的所有地域,就算是登萊新軍與後金韃子交戰,也不可能在松山一帶,爆發戰鬥的地點很有可能是遼河以東或者遼河以西的地方,那一大片空曠的地帶。
登萊新軍情報司一直都認為,後金的皇太極忍不住了,一定會親率大軍發生對西平堡等地的進攻,試圖重新掌控西平堡、廣寧、義州以及大淩河城等地,將登萊新軍壓縮到錦州以南的地域,從而擴大後金對京畿一帶的威脅力度。
可吳宗睿不是這樣看的,他總覺得,後金的皇太極可能發起對遼東的進攻,但絕對不是大規模的進攻,畢竟皇太極是明白人,知曉登萊新軍的驍勇,如果皇太極傾盡全力進攻遼東,導致滿八旗與登萊新軍火拼,最終雙方的損失都是慘重的。
登萊新軍遭遇到慘重的損失,甚至是一蹶不振,大明王朝還有其他的軍隊,三邊總督洪承疇在延綏一帶虎視眈眈,可後金就不一樣了,如果滿八旗遭遇到慘重的損失,甚至是一蹶不振,大明王朝很有可能抓住這個機會,派遣大軍長驅直入,進攻遼陽和瀋陽等地,到了那個時候,皇太極將要被迫撤離瀋陽,往撫順和薩爾滸一帶撤退。
如果出現這樣的局面,皇太極會將努爾哈赤創造出來的局面毀於一旦。
皇太極絕不允許這等的情況出現。
所以皇太極不會選擇與登萊新軍決戰。
當然,決戰肯定會到來,皇太極認為最好的決戰時間,就是大明王朝極度衰敗的時候,至於說具體是什麼時間,恐怕皇太極的內心也沒有明確的時間。
歷史上也是如此,如果不是李自成攻陷大明京城,導致北方徹底的亂了,如果不是駐守山海關的吳三桂歸順了後金,滿人壓根不可能入關,不可能掌控中原和南方。
根據史書的記載,李自成控制了京城之後,大清攝政王多爾袞一度有些灰心喪氣,認為大清是不可能進入中原了。
逐漸想清楚的吳宗睿,進入了房間。
“喬明俊,情報司要繼續偵查,儘可能做到詳盡,遼陽、鞍山以及海州等地,駐紮的不僅僅滿八旗和蒙八旗,還有漢八旗,漢八旗是我們的突破口,透過漢八旗的軍士,我們也能獲取到一些重要的情報。”
說到這裡,吳宗睿看向了廖文儒和劉寧。
“我認為後金的皇太極,短時間之內不會發起對遼東大規模的進攻,當然小範圍的交手還是有可能發生的,最近一段時間,登州的兵器局正在研製燧發槍,亨利等人從歐洲又帶來了一些海外的人才,他們幫助我們研製燧發槍,大大的推進了燧發槍研製的速度,一旦燧發槍研製成功,我們就能夠最大限度克服野外作戰的不利局面。”
“滿八旗野外作戰能力強於我們登萊新軍,這一點我們需要有清醒的認識,滿八旗的軍士從小就在馬背上長大,他們與戰馬有著天然的默契,我們短時間內達不到那樣的高度,目前我們所能夠依靠的,主要還是威力巨大的火烙,不過火炮太過於笨重,快速移動有困難。”
“當然,我們需要做好一切的準備,從現在開始,西平堡、廣寧以及右吞三地,增派軍士駐守,西平堡駐軍達到兩萬人,廣寧駐軍達到三萬人,右屯駐軍達到一萬人,大淩河城駐軍增加一萬人,所需兵力從寧遠以及錦州等地抽調。”
“互市不能夠停下,不能夠在遼東造成恐慌。”
“我們務必嚴陣以待,皇太極很有可能派遣小股的人馬偷襲,試探我們的態度和實力,只要我們穩準狠的打擊後金韃子,讓他們吃到足夠的苦頭,皇太極就會識趣的停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