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中的失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百七十八章 不請自來,謀明天下,風中的失落,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陝西的局勢風雲變化,京城也跟著顫抖,不過遼東的局勢卻很平穩。
已經是秋收季節,眼看著田地裡的莊稼成熟,農戶是很高興的,遼東與內地不一樣,大凡來到這裡的農戶,膽子都有些大,不畏懼有關遼東紛亂的傳聞,反正他們在北方也活不下去了,不願意成為土匪和流寇,索性到遼東去謀生。
來到這裡的農戶,意外的發現,遼東遠比北方穩定,除開周遭略顯的荒蕪,其他的沒有任何影響,這裡沒有土匪,也沒有傳說中的後金韃子。
農戶按照家庭人口的多少,能夠分到不少的土地,儘管這些土地還不屬於他們,但田地裡面的收成基本都是他們的,只要給地方官府繳納一成左右的糧食。
土地多,耕種的莊稼都豐收了,這意味著農戶不缺糧食了。
這年頭不缺糧食可是駭人聽聞的事情。
來到這裡的農戶,還發現了一點,他們如果有時間和精力,可以在一些較為荒蕪的地方開墾田地,官府不會干涉,也沒有打算徵收那些新開墾耕地的賦稅。
遼東的土地是肥沃的,種下去的莊稼,只要仔細的打理,就一定能夠獲取收成。
當然,糧食沒有收穫之前,農戶內心的疑慮是很深的,他們害怕,誰知道官府是不是會兌現承諾,如果官府缺乏糧食,要強行徵收更多的賦稅,農戶是沒有辦法反抗的。
隨著秋收季節的到來,田地裡的莊稼完全成熟了。
關鍵時刻到了。
農戶開始收割田地裡面的莊稼,官府則是派遣吏員前來驗收,看看農戶的收成如何,根據每家農戶的收成確定需要上繳的糧食數量,這些深入田間地頭的吏員,做事情很公道,沒有誰敢亂來,而且他們估算的數目很準確,就連一些常年耕種土地的老農,都豎起大拇指。
賦稅果然是按照官府規定的數目進行徵收的,一些遭遇了災荒的農戶,吏員還會根據遭受災荒的大小,適當的免去一些賦稅。
這讓農戶奔走相告,歡呼雀躍。
豐收的農戶,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想方設法的告知依舊在北方的親戚朋友,讓他們趕快到遼東來耕種土地,這裡的局勢穩定,沒有土匪,更沒有後金韃子,可以安心種地,而且這裡的官府說話算數,絕不壓榨農戶。
土地是農戶的命根子,在如何明確遼東土地歸屬的方面,吳宗睿和史可法絞盡腦汁。
遼東糧食豐收,局勢全面好轉,雖然經歷了兩年多,才盼來如此的局面,不過已經足夠了,現如今的遼東,與當年剛剛起步的登州和萊州,何等的相似,美中不足的是,來到遼東的商賈不是很多,市舶司的設立,還是由一定的影響。
早就明白商貿重要性的史可法,數次提醒吳宗睿,是不是可以暫停市舶司的執行,等到大量的商賈來到遼東,再來明確市舶司的職責。
吳宗睿一直都沒有同意,他很清楚,遼東的農業如果不能夠完全發展起來,依靠商貿來支撐是不大可能的,大凡要發展商貿的地方,人口是第一位的,沒有足夠的人口,在大明王朝這個農業社會,發展商貿就是空中樓閣。
當年的登州和萊州,商貿的發展源於海運碼頭,這是登州和萊州所具有的優勢,在吳宗睿的運作之下,其優勢發揮到了頂點,快速促進登萊之地商貿的發展。
遼東的情況不一樣,依靠碼頭來發展商貿是不大可能的,這裡沒有多少的物資往外面運輸,而且運輸的成本很高,這樣的生意幾乎沒有人願意做。
唯一可以做的,就是與後金和蒙古部落交易。
不過這可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大明王朝與後金是死對頭,不管是後金的商賈,還是大明的商賈,都不大可能正常往來做生意,且不說後金的商賈,大明的商賈前往瀋陽去做生意,生命與貨物都得不到安全保證,肯定不要想活著回來。
再說蒙古,地域廣闊,蒙古部落流動性太強,很少固定在某個地方,往往是隨著季節搬遷,前往牧草豐富的地方,以便於飼養牲畜,和蒙古部落做生意,需要足夠的時間和耐心,還要忍受蒙古大草原惡劣的氣候,這個做生意的過程,也充滿了危險,危及生命。
這樣的生意哪裡有人敢去做。
遼東沒有穩定下來的時候,吳宗睿就提醒史可法,要考慮與後金和蒙古部落商貿交往的事宜,史可法絞盡腦汁,也沒有想到能夠與後金和蒙古部落做生意的途徑。
九月,秋高氣爽,秋收季節已經過去。
遼東的局勢更加的穩定,獲得豐收的百姓,忐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