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中的失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百七十四章 值得慶賀,謀明天下,風中的失落,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撤離南子午鎮古道,集合與清點軍士之後,吳襄打了一個冷顫,他身邊的軍士已經不足萬人,更加讓他難以接受的是,副總兵以及一大批的軍官留在了南子午鎮古道里面,這些人的結局是什麼,不用猜就知道了。

兩萬多軍士,還沒有正式鋪開作戰,在南子午鎮古道里面損失了一萬多人,吳襄忽然覺得,流寇的戰鬥力被隱瞞了,以前聽到的那些傳聞肯定都是虛假的。

幾乎沒有任何的猶豫,吳襄做出了和當年一樣的決定,所有軍士撤離漢中府,撤離陝西,回到山海關去,不再參與剿滅流寇的戰鬥。

當年的大淩河城之戰,吳襄率領數萬軍士馳援大淩河城,同樣是面臨兇悍的後金韃子,同樣是遭遇到性命不保的威脅,畏戰的吳襄,擅自脫離了大軍,暗地裡逃離,回到了山海關,雖然保住了性命,卻損失了麾下幾乎所有的軍士,大淩河城之戰結束,吳襄因為擅自逃離,遭遇到朝廷的懲戒,被免去山海關總兵的職務。

遭遇朝廷的懲戒之後,聰明的吳襄留在了山海關,寧死都不到京城去,保住了性命。

同樣的情景再次出現,吳襄想到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保住性命,其他的今後再說,反正手裡有的是銀子,大不了耗費一些銀子來買通京城的大人,再說了,吳襄與皇上身邊的中官高起潛的關係還不錯,真的遇見過不去的坎了,可以央求高起潛幫忙說話。

老辣的吳襄明白朝廷裡面的規矩,要不然他也不會那麼快就官復原職了。

沒有稟報五省總督熊文燦,沒有稟報陝西巡撫孫傳庭,吳襄率領剩下的軍士,扭頭朝著潼關的方向而去,打算徹底脫離戰鬥。。。

張東濤不敢相信如此重大的勝利。

被斬殺的官軍有近三千人,生擒的有近八千人,奪取了兩百多匹戰馬,繳獲的武器還沒有來得及清點。

“遼東邊軍的戰鬥力,早就消耗在敗壞的軍紀和對錢財的貪婪上面。。。”

張東濤低聲喃喃自語,他終於明白這句話的意思了。

清點戰果的過程之中,張東濤親自參與其中,他的要求非常嚴格,獲取的任何戰利品都是義軍的,絕不能歸於個人,特別是戰馬和糧草等重要的戰利品,也有軍官勸張東濤獲取一匹上好的戰馬,其他人絕不會開口說什麼,但張東濤拒絕了。

上行下效,因為張東濤的帶頭,清理戰果的過程頗為順利。

當然,張東濤沒有忘記在谷口佈置大量的老營軍士警戒,且派出了幾個最信得過的老營軍士,順著古道探查剩餘的遼東邊軍軍士在做什麼,得知大明遼東邊軍軍士已經完全撤離南子午鎮古道,張東濤的一顆心才真正的放下來。

撤出南子午鎮古道,張東濤命令義軍軍士押解俘虜,朝著石泉縣的方向而去。

南子午鎮地勢狹窄,十萬義軍根本鋪不開,所以參與戰鬥廝殺的只有四萬人,其中一萬人埋伏在落第谷,一萬人埋伏在高升谷,還有兩萬人分佈在古道的兩邊,其餘的六萬人,駐紮在距離石泉縣不遠的官道兩邊,防止石泉縣城內的兵丁出來作亂。

埋伏在落第谷的一萬義軍軍士,損失還是慘重的,其中超過六成的軍士被斬殺,逃回來的很少,這些義軍軍士沒有什麼戰術素養,遇見緊急情況第一反應就是逃跑,跑不過就跪在地上求饒,殊不知他們這樣做死得更快。

張東濤內心略微的愧疚,說白了,埋伏在落第谷的一萬義軍軍士,就是誘餌,讓大明遼東邊軍軍士放鬆警惕,毫無顧忌的往前衝,活著回來的那三千多人,已經算是很不錯了。

張東濤也下定了決心,回去後給闖王李自成稟報,這三千來人全部編入老營之中。

義軍在營地會和的時候,所有人都歡呼了,取得如此重大的勝利,是他們沒有想到的,要知道遼東邊軍是義軍的夢寐,正常情況下,義軍遭遇大明遼東邊軍,都是毫不猶豫的撤離,或者說逃跑,絕不會正面碰撞。

有義軍軍士開始大聲的呼喊張東濤的名字,這是義軍作戰取勝之後的習慣,看見這樣的情形,張東濤連忙站出來了,說今天作戰的勝利,都是闖王做出的部署,如果不是闖王英明的部署,義軍不可能取得如此重大的勝利。

取得重大勝利的義軍軍士,情緒高漲,行軍的速度很快,轉眼間過了饒風鎮,朝著石泉縣城的方向而去。

前方有幾匹戰馬飛馳而來,張東濤一眼就看清楚了,這些軍士應該是李自成身邊的親兵。

衝在最前面的居然是張國新。

張國新下馬的時候,張東濤也下馬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柒合

二六五六

贅婿之無敵高手

最終浣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