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中的失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百九十章 大散關之戰(1),謀明天下,風中的失落,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楊嗣昌出任兵馬大都督,統領剿滅流寇的事宜,以及總督和總兵官成為軍事戰鬥決策者的塘報很快抵達薊遼督師府。
其實在這之前,吳宗睿已經透過情報司,獲取了相關的訊息,熊文燦被押解到京城受審,以及楊嗣昌出任兵馬大都督這件事情,吳宗睿沒有感覺到奇怪,但是對於總督和總兵官成為軍事決策者的聖旨,感覺到好奇。
穿越的吳宗睿很清楚,原來的歷史上,洪承疇的確提及這樣的奏摺,皇上也准奏了,不過那是洪承疇出任薊遼督師的時候,針對寧遠和錦州城內巡撫、鎮守、監軍以及兵備悉數都存在同一個城池中,後金韃子進攻遼東,遼東各重鎮岌岌可危的情況之下提出來的,洪承疇的本意是集中遼東的權力在自己的手上。
現在情況不一樣了,薊遼督師是吳宗睿,洪承疇是三邊總督,皇上和朝廷已經難以真正的掌控登萊之地和遼東,且湖廣和南直隸等地的總兵,有擁兵自重的跡象,皇上在如此的情況之下,依舊讓總督和總兵官成為軍事上面的最終決策者,難道沒有考慮過後果嗎。
大明自開國以來,就嚴格限制了武官的權力,推行文官治國,武官的地位永遠在文官之下,而且皇帝也不會完全相信文官,在軍中配備了監軍,由太監出任,到了明朝中葉,這種趨勢愈演愈烈,武將在文官面前壓根抬不起頭來,天啟年間和崇禎年間,甚至出現了巡按御史鞭打總兵和副總兵的情況,最為惡劣的就是薊遼督師袁崇煥,領兵部尚書銜,正二品的品階,居然手持尚方寶劍寶劍,未經請旨,斬殺了正一品的右都督、皮島總兵毛文龍,讓諸多的武將人人自危。
這種限制武將權力的做法,明朝初葉效果還不錯,畢竟開國皇帝朱元璋,以及朱棣等人,都是身經百戰的皇帝,能夠很好的掌控軍隊,而且和平時期,軍隊的重要作用難以凸顯出來,所以很多的矛盾都掩蓋了,不過到了明朝末期,農民起義此起彼伏,邊關不穩定,後金不斷蠶食領土,這種限制武將的權力、讓文官和監軍領兵作戰的模式,弊端完全展現出來。
薩爾滸之戰的慘敗,大淩河之戰的慘敗,都有監軍和文官瞎指揮的原因存在。
眼看著大廈將傾,朱由檢居然賦予武將權力,也不知道大明王朝是不是能夠承受。
廖文儒進入廂房的時候,吳宗睿正在仔細看著桌案上面的地圖。
這是一張中原各省的地圖,上面有諸多的標記,都是吳宗睿劃出來的。
廖文儒已經習慣吳宗睿這樣的做法,這是吳宗睿在分析中原的局勢。
“文儒,楊嗣昌出任兵馬大都督,統領剿滅流寇的戰鬥,你認為戰局會如何進展,楊嗣昌會從什麼地方著手。”
吳宗睿的問題很直接,廖文儒略微的思索,看著地圖開口了。
“大人,李自成佔據了漢中,攻陷了鳳翔府城,其實力在所有流寇之中是最為強悍的,楊嗣昌出任兵馬大都督,第一個對付的應該是李自成,只要楊嗣昌領兵打敗了李自成,其餘各路流寇就不可能那麼囂張了。”
吳宗睿微微點頭,多年的磨礪,廖文儒的眼光已經大為開闊。
“說的不錯,這些日子我整理了有關流寇的情報,李自成、張獻忠、羅汝才以及高應登,在眾多流寇之中,實力最強,其中又以李自成和張獻忠二人為首,他們麾下的兵力都超過了二十萬,其餘還有改世王許可變,左金王賀錦,混十萬馬進忠,滿天星張大受,楔子塊拓養坤,興世王王國寧,整齊王張潘子等等,至於那些不知名的流寇,或者說是土匪,比比皆是。”
“如此情況之下,楊嗣昌想要遏制囂張的流寇,難度巨大。”
“擒賊擒王,楊嗣昌最好的辦法,是集中力量,首先對付李自成,闖王李自成是流寇名義上的首領,一旦打敗了李自成,對於其他的流寇,會形成巨大的震懾,而且從實戰的角度來說,楊嗣昌選擇進攻李自成,也是最為現實的。”
吳宗睿說到這裡,用手指了指桌案上面的地圖。
“張獻忠、羅汝才和高應登等流寇,都號稱佔據了多少的地盤,但他們的本質還是流動的,李自成不一樣了,其據點就在漢中,而且還在漢中收取賦稅,李自成攻陷了鳳翔府城之後,調集了部分的兵力固守鳳翔府城,且牢牢的控制了扶風和武功等地,明顯就是準備拒敵於千里之外。”
“如此情況下,楊嗣昌領兵進攻李自成,可以直接對準目標。”
廖文儒感覺到奇怪,看著吳宗睿開口了。
“大人,屬下聽您說過,李自成選擇在漢中立足,這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