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中的失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百三十章 摧枯拉朽(1),謀明天下,風中的失落,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雙堆集,一個廖文儒和羅典召從未聽過的名字,這裡是吳宗睿親自確定的設伏地點,十萬登萊新軍將在這裡迎戰張獻忠。
雙堆集距離宿州州城約八十里地,算是有些遠了。
十萬大軍抵達雙堆集之後,廖文儒第一時間派遣斥候,偵查周遭的情形。
整個的宿州,都屬於淮北平原,大部分地方都是一馬平川的平原地帶,只有少部分的地方存在一定的丘陵,而雙堆集就屬於有丘陵的地帶。
雙堆集集鎮的規模很小,看上去和普通的村落差不多,沒有什麼特別之處,大概是這裡距離宿州城池有些遙遠,且屬於宿州轄下的靈璧縣管轄。
不過張獻忠部如果想要前往湖廣,必定要經過雙堆集。
按說可以選擇的地方很多,至少可以距離宿州近一些的村鎮,可吳宗睿選擇了雙堆集。
廖文儒和羅典召絕對想不到,在吳宗睿的腦海裡面,雙堆集是一個神秘的存在,數百年之後有一場聞名中外的戰爭曾在這裡打響。
擁有了撞擊式燧發槍和紅夷大炮的登萊新軍,早就改變了以往老套的作戰方式,弓箭不再是主要的進攻手段,騎兵也只是在追擊和衝鋒的時候發揮主要的作用,而擊潰對手主力的戰鬥,大都是炮兵營和步兵營承擔的,不管是步兵營的將士,還是騎兵營的將士,每人手中都配備有撞擊式燧發槍,所不同的是,步卒手中的撞擊式燧發槍,長度約為120公分,如果加上槍管上面的刺刀,總長度達到了150公分,騎兵以及斥候手中的撞擊式燧發槍,長度僅有40公分左右,每個斥候與騎兵,還單獨配備了鋼刀。
長槍和長矛幾乎被完全放棄,不管是騎兵還是步卒,基本都不配備了。
撞擊式燧發槍目前存在的最大缺陷,就是裝填彈藥需要一定的時間,連擊的燧發槍尚未研製出來,戰鬥之中的擊發,還是要一次又一次的填裝彈藥,好在紙殼彈已經研發出來,填裝彈藥的速度快了很多。
所以說,騎兵使用撞擊式燧發槍還是存在難度。
登萊新軍每一次的戰鬥,重點依靠紅夷大炮和撞擊式燧發槍,騎兵主要承擔快速追擊與快速剿殺的作用,如此一來,登萊新軍將士設伏的地點廣泛了很多,不僅可以在大山之中設伏,也可以在平原地帶設伏。
張獻忠部從徐州出發僅僅一天的時間,十萬登萊新軍將士就秘密抵達了雙堆集鎮,一路的行軍都是晝伏夜行,斥候首先偵查好了線路,確定了安營紮寨的地方,大軍嚴格按照預定的線路行軍,天黑之後出發,天亮就宿營。
安營紮寨都是在丘陵之中,儘量少的騷擾百姓,也儘量的保密,讓廖文儒和羅典召想不到的是,據斥候的偵查,駐紮在宿州城內的明軍軍士,居然沒有派遣人到四周去偵查,十萬登萊新軍將士抵達雙堆集,他們居然什麼都不知道。
在雙堆集安營紮寨之後,廖文儒和羅典召親自出去偵查,到四周去檢視地形,他們將所有畫出來的地形進行全面的綜合,選擇具體的設伏地點,吳宗睿僅僅是確定在雙堆集設伏,不可能明確具體的設伏地點。
足足三天的時間過去,廖文儒和羅典召終於明確了具體的設伏地點。
設伏地點距離雙堆集鎮兩裡地,官道的兩邊都有丘陵,騎兵將隱藏在丘陵中間,而步卒則是在距離官道一百米左右的距離挖出來戰壕,步卒軍士埋伏在戰壕裡面。
挖戰壕也是登萊新軍首創的設伏方式,這種方式便於步卒埋伏,戰壕挖好之後,步卒埋伏其中,以花草樹木來隱藏戰壕,距離稍遠一些根本就無法察覺。
如此的埋伏方式,對於操控火炮的軍士,提出了嚴格的要求,炮彈的發射務必要準確無誤,決不能傷及埋伏在戰壕裡面的軍士,不過好在距離足夠遠,左右兩邊有兩百米的距離。
登萊新軍將士此次作戰,主要的目的並非是剿滅張獻忠部,而是逼迫張獻忠部朝著淮安府城的方向進軍,所以他們僅僅是狠狠的打擊流寇的先頭部隊,最好是給予先頭部隊毀滅性的打擊,迫使張獻忠部朝著淮安的方向撤離。
如果是圍殲戰,登萊新軍的部署肯定不一樣。
當斥候前來稟報,張獻忠部先頭部隊距離宿州城僅一天的路程之後,十萬登萊新軍將士完全做好了準備,就等候張獻忠的先頭部隊了。
。。。
羅典勇率領五萬登萊新軍將士,直接進入了徐州城。
城內淒涼的景象,讓羅典勇的臉色蒼白,讓他的怒氣險些全面爆發。
大街上看不見什麼人,一些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