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中的失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百四十章 背後的高低(2),謀明天下,風中的失落,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瀋陽,大政殿。

皇太極看了看大殿上的眾人,揮了揮手。

“今天議事就到這裡,都散去吧,豪格與濟爾哈朗留下,文程,你也留下。。。”

離開大政殿的時候,代善和多爾袞不經意的回頭,看了看豪格與濟爾哈朗兩人。

剛剛在大政殿議事,主要就是說到了大軍進擊遼東的事宜。

此次的征伐,對於大清國來說,意義絕不一般,皇太極已經改變了策略,準備讓八旗軍在遼東紮根了,大明的關寧錦防線,困擾了大清國多年,很多次的征伐,都因為大明山海關的險峻無疾而終,從努爾哈赤開始,一直到皇太極,大清國在遼東投入了無數的兵力和錢財,最終都沒有能夠取得預期的戰果。

如果能夠拿下錦州和寧遠等城池,則大明朝廷所依賴的僅僅是山海關,在條件成熟的情況之下,八旗軍可以從喜峰口等地入關,採取前後夾擊的方式,很有可能攻陷山海關,實現大清國滅掉大明朝廷、入主中原的終極戰略目標。

當然,想要做到這一步,尚需要很長的時間,八旗軍攻陷了錦州以及寧遠等城池之後,如何的建設這一大片肥沃的土地,就是擺在眼前的最為根本性的問題。

實事求是的說,皇太極也是在充分了解了大明薊遼督師吳宗睿的經歷之後,才下定決心的,以前大清國不願意完全的佔據遼東,也是因為建設遼東需要大量的投入,很有可能拖垮大清國的財力,現在的情況不一樣了,眼看著大明的登萊新軍逐漸的崛起,眼看著大明的登萊之地愈發的富庶,眼看著大明的登萊新軍不僅掌控了旅順島、金州和皮島等地,威脅到大清國的後方,現在的登萊新軍,又將手伸向了遼東。

這是皇太極無法容忍的,也是大清國無法忍受的。

如果能夠在遼東徹底打敗登萊新軍,且完全的佔據關外,則大清國的勢力,將要逐漸向著大明的北直隸方向延伸,到時候,大明的崇禎皇帝肯定無法容忍,將要在遼東投入大量的兵力,甚至是與大清國決一死戰。

進擊中原、滅掉大明王朝,不一定要等到大清國完全的富庶起來。

大清國的財力薄弱,這是眾所周知的事情,而且短時間之內也無法徹底解決,迄今為止,大清國的軍士,都沒有軍餉,完全依靠戰鬥劫掠獲取財富,維持生存,皇太極曾經想著徹底解決這個問題,可惜大清國的朝廷拿不出來那麼多的銀子。

剛剛的議事,皇太極已經表明了決心,一定要拿下整個的遼東,到時候八旗軍再次入關,劫掠大量的漢人,到遼東一帶生活,這樣大清國就能夠徹底穩固遼東地區了。

而且遼東地區有大量肥沃的土地,在這裡耕種一定能夠獲取大量的糧食,足以緩和大清國缺乏糧食的問題了。

想要做到這一切,最大的問題就是登萊新軍。

只要打敗了登萊新軍,其餘的遼東邊軍等,就不是多大的問題了。

大清國上下,意見完全統一了,接下來,就是多鐸與阿濟格率領的大軍,攻陷錦州和寧遠等城池,徹底打敗大明的登萊新軍。

代善和多爾袞一直都有些不明白,如此重要和關鍵的戰鬥,皇太極為什麼沒有能夠親自領軍,而是讓年輕的多鐸成為主帥。

從遼東送回來的奏摺上面,代善和多爾袞都知曉了,阿濟格率領的三萬前軍,曾經包圍了遼東的塔山城池,圍困了一萬多的明軍,這些明軍應該是馳援錦州城池的,眼看著這一萬多馳援的明軍就要被剿滅,關鍵時刻,吳宗睿麾下的登萊新軍出動了,夜裡展開了突襲作戰,迫使阿濟格率領大軍連夜撤離。

失去了給予明軍當頭一棒的作戰機遇,而且還損失了接近三千的軍士,代善和多爾袞等人感覺到的是遺憾,他們不知道皇太極是如何看待此事的。

議事的時候,皇太極並未提及此事,也沒有打算更換主帥。

皇太極將豪格與濟爾哈朗等人留下,進入到偏殿議事,這讓代善和多爾袞擔心,特別是多爾袞,他的親哥哥和親弟弟都在遼東指揮大軍作戰,如果皇太極不滿意多鐸和阿濟格領軍,更換了主帥,對於他們三兄弟來說,是沉重的打擊。

。。。

剛剛進入到偏殿,豪格迫不及待的開口了。

“父皇,兒臣以為,應該更換主帥,多鐸領軍圍住了錦州城池,連續進攻十多天,都沒有絲毫的結果,這樣下去肯定不行,朝廷需要消耗太多的糧草,時間長了肯定撐不住,兒臣願意領軍,前往遼東作戰。。。”

站在最後面的范文程低著頭,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三國之說書先生

漂漂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