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中的失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百四十三章 援軍抵達,謀明天下,風中的失落,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轉眼一個多月時間過去。

陽春三月,本是春暖花開踏青的好時節,可惜在遼東卻是一片陰霾,後金韃子圍困錦州城池已經有月餘的時間,數次發起對錦州城池的進攻,與此同時,圍攻錦州城池的後金韃子閒不住,進攻錦州城池的同時,分兵在遼東廣袤的土地上肆虐,讓本來就略顯荒涼的遼東更加的冷清,方圓數百里的地方几乎看不見什麼人。

駐守寧遠城池的登萊新軍,一直都沒有什麼動作,反倒是覺華島,乾的熱火朝天,新城建設的速度加快了,預計六月之前可以全面完工。

位於寧遠城內的薊遼督師府,也是一如既往的平靜。

登萊新軍的將士,悉數都駐紮在寧遠城內,城外的軍營成為擺設,加上城內的少量百姓,讓整個的寧遠城池特別的熱鬧,登萊新軍將士紀律嚴格,秋毫無犯,從未出現過損害百姓利益的事情,很短時間之內,就得到了寧遠城內商賈和百姓的擁戴。

讓人覺得奇怪的是,後金韃子儘管在遼東不少地方肆虐,卻從不靠近寧遠城池,更不用說進攻寧遠城池了。

這個秘密,很快被周遭的百姓發現,於是遼東本就為數不多的百姓,開始朝著寧遠城池的方向靠攏,就連高臺堡和前屯一帶的百姓,都朝著寧遠城池的方向而來,當然,能夠抵達寧遠城池的百姓只是其中極少數,很多的百姓都死在了後金韃子的鐵蹄之下。

這些百姓,吳宗睿不可能不接納,但他很清楚,百姓之中肯定混雜有後金韃子的奸細,專門前來偵查寧遠城池的情報,尋找機會傳遞出去,奸細混在在百姓之中,短時間之內根本無法區分開來,如果說讓所有的百姓進入到寧遠城池,對於登萊新軍肯定不利。

所以說,來到寧遠的百姓,全部都送到覺華島去了。

前往覺華島必須依靠船隻,十多里的水路說長不長,說短不短,就算是逆天的水手也不可能游過去,而且覺華島駐紮有登萊新軍水師軍士,他們有足夠的時間甄別上島的百姓,看看其中是不是有後金韃子的奸細。

當然,這些訊息肯定也會傳到京城去,傳到皇上的耳朵裡面去。

後金韃子猛攻錦州城池,已經有一個多月的時間,卻從來不進攻登萊新軍駐守的覺華島,而且駐守寧遠城池的登萊新軍,也沒有馳援錦州城池的跡象。

不知道皇上和朝廷知曉這些情況之後,會產生什麼樣的想法。

吳宗睿卻不管那麼多,依舊會執行早就確定下來的戰術,得益於劉寧的提醒,他已經不是很在意皇上和朝廷的看法和意見了,也不會刻意的委曲求全,現如今一切都要依靠實力說話,一旦登萊新軍打敗了後金韃子,能夠在遼東完全立足,幫助皇上和朝廷鎮守遼東,則所有的猜忌和懷疑都會煙消雲散。

這個時候的吳宗睿,最為關注的就是三邊總督盧象升率領的援軍,什麼時候抵達遼東,盧象升究竟會如何的馳援遼東,是聽從他吳宗睿的命令作戰,還是有其他的馳援途徑。

按照當初皇上的聖旨,吳宗睿是可以插手延綏的軍事事宜的,非常時期可以給三邊總督盧象升下達作戰命令的,但那需要達到非常時刻,平時吳宗睿和盧象升有著各自的職責,井水不犯河水。

大明的九邊重鎮,從西到東,分別是甘肅鎮、固原鎮、寧夏鎮、延綏鎮、太原鎮、大同鎮、宣府鎮、薊州鎮和遼東鎮,延綿數千裡,為了能夠管轄好邊關,大明朝廷分別設立了三邊總督、宣大總督和遼東經略,三邊總督管轄甘肅鎮、固原鎮、寧夏鎮和延綏鎮,宣大總督管轄太原鎮、大同鎮和宣府鎮,遼東經略管轄薊州鎮和遼東鎮,後因為遼東鎮的地位變得愈發的突出,朝廷又專門設立了薊遼督師,非常時刻,薊遼督師可以統管九邊重鎮的一切事宜。

三邊總督盧象升領兵馳援遼東,按照正常的規矩,必須要服從吳宗睿的指揮。

但吳宗睿有預感,這一次盧象升馳援遼東,恐怕不會完全服從他的命令。

盧象升可以算是明末的第一悍將,其能力超過了洪承疇和吳三桂等人,穿越的吳宗睿,也曾經看好盧象升,但真正開始掌控權力之後,他發現自己的想法有些幼稚,盧象升這樣的悍將,往往是特別忠於皇上和朝廷的,正常情況之下,吳宗睿幾乎不可能招納降服盧象升,兩人很有可能在不久的將來成為對手,一個為了建立起來自己掌控的王朝,一個為了拼死護衛腐朽沒落的王朝。

所以,對於盧象升這類文武雙全的悍將,吳宗睿的態度是聽之任之,當初他舉薦盧象升出任三邊總督,讓原任的三邊總督洪承疇出任五省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三國之說書先生

漂漂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