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中的失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百六十章 再建市舶司,謀明天下,風中的失落,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遼東巡撫衙門。
這裡距離薊遼督師府不過兩百米左右的距離,官署的規模略小於薊遼督師府。
桌案上面擺著遼東一府一州六縣的地圖,這是登萊新軍斥候營經過數月的勘察之後繪製出來的地圖,與朝廷的地圖完全不一樣。
吳宗睿和史可法看著地圖已經有好一會的時間了。
“大人,下官覺得,在遼東設立市舶司,還是需要謹慎,遼東不同於登州和萊州,雖然去年到今年,遼東增加了不少的人口,也有部分商賈到這裡來交易,但是遼東不少地方還是荒蕪之地,遼東多年遭受戰亂,不管是北方還是南方,百姓對遼東的認識,一時半會是轉不過彎來的,巡撫衙門派遣了不少人到京畿之地,鼓勵那些地方的百姓和農戶到遼東來,很多人都害怕,不願意到遼東來。。。”
史可法一邊說,吳宗睿一邊微微點頭。
鄭孝孺不負眾望,在京城蒐集到大量的情報,特別是有關朝廷的重要情報,這些情報至關重要,幫助吳宗睿做出了不少的決定。
這一次吳宗睿決定在遼東設立市舶司,就是因為朝廷的一個動向。
逐漸掌握權力的東林黨人和復社成員,包括張溥和吳偉業等人,張溥已經升任詹事府少詹事,躋身正四品品階,吳偉業出任詹事府大學士,正五品的品階,表面看,詹事府主要掌管東宮的諸多事物,為太子服務,沒有多大的權力,可誰都知道,詹事府的少詹事和大學士,相當於皇上的智囊,他們時常給太子授課,絕大部分時候皇上也會來聽課,故而少詹事和大學士與皇上直接接觸的時候很多。
非翰林一般不大可能進入詹事府。
詹事府的詹事、大學士和左庶子等,仕途順利,得到皇上的重視,一般都會進入內閣,成為大明朝廷實際上的丞相。
朱由檢決定徵收練餉,減輕商貿賦稅,與張溥和吳偉業等人有著莫大的關係,張溥是復社領袖,在朝中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威望也日漸高漲,加之張溥與吳偉業等人,有真才實學,其展現出來的學識,讓朱由檢服氣,所以他們得到朱由檢與朝廷的重視,也是預料之中。
朝廷決定再次減輕商貿賦稅,引發了吳宗睿的警覺。
穿越的吳宗睿很清楚,當今的大明,農業是根本,能夠讓人活下去,商貿才是繁華富庶起來的根本,能夠讓人富裕起來,這個時代工業尚未真正的起步,農業與商貿業就是國家發展的兩大支柱,缺一不可。
大明朝廷的政策,與社會的發展背道而馳,本應該輕徭役、重商賦,減輕農民的負擔,增加商貿賦稅,實際做法是不斷的增加農戶和百姓負擔,加徵遼餉、剿餉和練餉,讓本就連續遭遇災荒的農民和百姓活不下去,另外一邊,南方的商賈與士大夫家族勾結起來,囤積居奇,大肆發財,卻不用繳納一錢銀子的商貿賦稅。
大明朝廷的政策,表面上看對登萊之地與遼東沒有多大的影響,但時間長了,這樣的歪風肯定會刮到遼東,到時候在遼東做生意的商賈,不願意承擔商貿賦稅,可能離開遼東到南方去做生意,也有可能想方設法的規避商貿賦稅,讓遼東的局勢變得複雜。
現在的遼東,積貧積弱,還沒有恢復,如此情況之下,設立市舶司徵收商貿賦稅,怎麼看都不合適。
但吳宗睿的看法不一樣,萬事都要首先立下規矩,哪怕設立市舶司,暫時免去部分商賈的商貿賦稅,也比沒有設立市舶司要好。
來到遼東做生意的商賈,需要明白一個道理,那就是做生意是要繳納賦稅的,這個責任天經地義,沒有任何含糊的地方,而繳納賦稅之後,官府就要保證商賈在相對公正的環境之中做生意賺錢。
大明朝廷壓根看不到這一點,朝廷破壞了商貿規則,其實就是給自身挖了一個巨大的坑,最終埋掉的是自身。
吳宗睿更加清楚的是,朝中官員透過朝廷不應該與民爭利的口號,減輕甚至取消商貿賦稅,維護商賈的利益,這就是官商勾結的結局,南方的商賈與士大夫幾乎混為一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分不開了,他們透過兼併土地和做買賣,賺取大量的財富,卻壓根不關心農民和百姓的死活。
已經有了統一天下志向的吳宗睿,無力在其他地方推廣徵收商貿賦稅的政策,但在自身管控的登萊之地和遼東,必須建立起來規矩。
待到史可法說完之後,吳宗睿略微思索之後,不緊不慢的開口了。
“憲之兄,你說的不錯,遼東所轄一府一州六縣,除開錦州和寧遠兩地稍強一些,其餘地方都還很窮,有些地方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