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中的失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七十一章 果斷,謀明天下,風中的失落,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官道的兩邊,隨時能夠看見屍首,這些屍首骨瘦如柴,明顯就是餓死的,更讓人震驚的是,一些屍首已經殘缺不全,手臂和大腿的肉被割掉。
氣候已經開始炎熱,這些無人收拾的屍首,散發出來的臭味很遠都能夠聞到。
流民已經不多,偶爾能夠看見幾人或者幾十人。
吳宗睿滿臉的陰霾。
四月二十五日,五萬登萊新軍將士從洛陽府城出發,前往南陽。
情報顯示,賀一龍、李養純、張一川和李萬慶四路流寇,在內鄉、鎮平、鄧州、新野與唐縣一帶活動,有時候聯合起來作戰,絕大部分時間都是各自為戰。
四路流寇,賀一龍的實力最為強大。
所以登萊新軍的首要目標,就是賀一龍。
五月初二,登萊新軍抵達南陽府城。
洛陽府城到南陽府城,近五百里地,五萬登萊新軍將士,僅僅有了六天的時間,就全部抵達,這樣的行軍速度,讓人壓根不敢相信。
南陽府所轄地方的悽慘景象,讓吳宗睿不敢相信,很多地方的村落,整個村子都沒有人,一個人都看不見,沿途看到的耕地,大量的荒蕪,耕地的周遭幾乎看不到整齊的溝渠,偶爾出現的溝渠,也完全乾涸,耕地裡面的泥土乾枯,裂開不少大條的縫隙,最讓人難以忘懷的,是沿途基本看不見綠色,樹皮被剝光,樹葉被摘光,留下光禿禿的樹幹,看不見綠草,官道兩邊都是褐色,那是泥土的顏色。
跟隨在登萊新軍隊伍後面的,已經有數百的流民,沿途發現的屍首,全部就地深埋。
府州縣城池的外面,看不見任何的粥棚,城門口守衛的軍士,一臉的警惕。
這樣的情形,讓吳宗睿憤怒,這是典型的官逼民反。
皇上和朝廷的救濟舉措,讓人感覺到可笑,僅僅是免去南陽府的所有田賦,老百姓沒有糧食吃,都要死光了,免去田賦有什麼意義。
後金建國、皇太極稱帝、大清國建立的訊息,吳宗睿已經知道了,若不是得知這條訊息,吳宗睿很有可能留在洛陽府城,坐鎮指揮,不會親隨大軍來到南陽。
歷史的程序,依舊是如此,還沒有出現大的變化,吳宗睿知道,接下來,後金韃子將會大舉進入關內,瘋狂的劫掠,而患有恐金症的朝廷大軍,壓根不敢與後金韃子作戰,眼睜睜看著後金韃子蹂躪和劫持百姓,搜走所有的錢糧。
崇禎九年後金建國、滿八旗大舉入關,京畿一帶慘遭劫掠,幾乎變成人間地獄。
對於皇上和大明王朝來說,這是一次難以承受的沉重打擊。
吳宗睿之所以親自領兵作戰,就是避免出現兩線作戰的尷尬局面,他很清楚,一旦滿八旗入關作戰,威脅到了京城,皇上和朝廷會調集各路大軍進入北直隸,護衛京城的同時,與後金韃子作戰。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吳宗睿親自指揮大軍進入南陽作戰,就可以排除外界的干擾,專心致志剿滅盤踞在南陽的流寇。
當然,冥冥之中,吳宗睿有預感,這一次他一定會率領登萊新軍,進入北直隸,與滿八旗面對面廝殺,與皇太極派遣的統帥阿濟格作戰。
。。。
南陽府城外,吳宗睿看著知府大人,冷冷的開口了。
“大軍救濟了數百的流民,這些流民就交與知府大人了,大軍還要作戰,不可能帶著這些流民,不過本官提醒知府大人,若是不能善待和照顧這些流民,本官可要追究到底。。。”
南陽府知府一臉的恭敬,吳宗睿卻視若無睹,壓根不願意理睬。
知府帶著流民離開之後,吳宗睿回到了位於府城外臨時搭建的軍營之中。
斥候營指揮使羅典召已經在中軍帳等候。
“稟報大人,賀一龍及其麾下的流寇,在鄧州一帶活動,李養純、張一川和李萬慶三路流寇,在新野一帶活動,他們彼此之間的距離不遠,有聯合作戰的跡象。。。”
桌上鋪著斥候畫出來的地圖,同時標註了流寇活動區域的地形。
鄧州西面的朱連山被特別標註出來,賀一龍及其麾下的流寇,就在這一帶活動。
鄧州大部分地方都屬於平原地形,山不是很多,而朱連山就是鄧州境內最高和最大的山脈了,賀一龍在朱連山一帶活動,明顯是做好了依靠山地複雜地形與朝廷大軍周旋的準備。
大山裡面作戰,與平原作戰完全不一樣,不過吳宗睿不在乎,登萊新軍早就有所準備,有了一整套在大山之中作戰的辦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