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中的失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五十四章 職權範圍,謀明天下,風中的失落,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吳宗睿來到漕運總督府的時候,已經是申時一刻。
首先引發吳宗睿注意的,就是府衙大門左右兩邊的亭子,分別是旌善亭與申明亭,亭子裡面各自立了一塊石碑,分別為旌善碑和申明碑,此乃大明開國皇帝朱元璋下令建起的亭子。
所謂申明,就是定期張貼朝廷告示、公佈本地犯罪人員與犯罪行為的石碑,所謂旌善,就是公佈本地仁舉善行和孝子賢孫的事蹟。
可不小看申明碑和旌善碑,在淮安府城乃至於江北的影響都是很大的。
其次引發吳宗睿注意的,就是大門前方的一對石獅。
這是一對高達三米的白礬石雕刻而成石獅,通體都是『乳』白『色』,顏『色』柔和,一塵不染,石獅微微張開的嘴,展現出來百獸之王的威嚴。
吳宗睿記得很清楚,史書記載,這一對白礬石雕刻而成的石獅子,由元代的波斯進貢而來,全國僅僅兩對,漕運總督府留下一對,另外一對運往了京城,可惜的是,幾百年之後的一場浩劫,讓這一對珍貴的白礬石石獅被砸碎了。
石獅體現衙門的官威,告知百姓這裡不是等閒地方,無關人等不得隨便進入。
左右兩邊的廊柱上面,書寫一副對聯,上聯為:地居黃運中水,欲治漕,欲通千里,河流涓滴皆從心上過,下聯為:官做群民主寬,以恩嚴,以法一方,士庶笑啼都到眼前來。
石獅內側哥站立兩名漕運兵丁,一人在石階下方,一人在石階上方。
下馬之後,吳宗睿仔細看了看這對石獅,將手中的韁繩遞給了身後的護衛,徑直朝著總督衙門而去。
大門處守衛的漕運兵丁看了看吳宗睿,沒有開口詢問。
門房早就看見騎馬而來的吳宗睿,知道此人身份不一般,待到吳宗睿來到衙門前面的時候,已經走出來,站在了臺階下面。
門房一般都是漕運總督府的吏員,負責通稟和上下聯絡事宜。
還沒有等到門房開口,吳宗睿抱拳說話了。
“本官淮安府知府吳宗睿,前來拜見楊大人,還請通稟。。。”
“原來是吳大人,請稍候,小的這就去通稟。。。”
門房臉上帶著笑容,鞠躬彎腰,後退幾步之後,轉身進入府衙大門。
門口守衛的四名漕運兵丁,不自覺的後退一步,他們可不敢得罪淮安府知府大人。
不到一分鐘時間,一名官員匆匆走出來,門房跟隨在身後。
“下官漕運總督府知事龍建宏,見過吳大人,請大人隨下官來。”
從左邊的耳門進入總督府衙,迎面依舊是照壁,繞過照壁,漕運衙門的公署大殿出現在眼前,大殿一層層的往後延伸,公署大殿左右兩邊都是偏殿。
整個的建築看上去異常宏偉,絕非地方官署能夠比擬的。
漕運總督府的官署同樣設立大堂和二堂,後院則是大觀樓。
漕運總督楊一鵬一般情況之下,都是在二堂旁邊的廂房署理公務。
漕運知事龍建宏來到二堂廂房前面的時候,低聲開口,讓吳宗睿稍稍等候。
吳宗睿點點頭,眼看著龍建宏走進廂房。
按照時間來說,申時以後為休沐的時間,吳宗睿來到漕運總督府的時候,總督衙門已經下班了。
不到一分鐘,龍建宏走出廂房,示意吳宗睿跟隨其進去。
進入廂房,居中一張桌案,桌案後面坐著的就是漕運總督楊一鵬。
楊一鵬是萬曆三十八年進士,崇禎元年擢升戶部尚書、右副都御史,總督漕運,兼巡撫鳳陽。
“下官南京督查院右僉都御史、淮安府知府吳宗睿,拜見楊大人。”
吳宗睿恭恭敬敬的稽首行禮。
楊一鵬是正二品的朝廷高官,手握重權,吳宗睿不得不放低姿態,再說年齡方面,楊一鵬年過五旬,比吳宗睿父親還要年長,也是長輩。
“原來是吳大人,坐下說話吧。”
左首變有椅子,吳宗睿倒也沒有客套,走過去坐下了。
其實楊一鵬很吃驚,總督府衙昨日才接到塘報,原滁州知州吳宗睿,以南京督查院右僉都御史的身份,兼任淮安府知府,僅僅過去一天時間,吳宗睿就前來上任了。
作為朝中的戶部尚書、右副都御史,楊一鵬當然知曉朝中的很多事宜,眼前這個年輕的有些過分的吳宗睿,前段時間所做的事情,他也是知道的。
“吳大人之前在滁州為官,本官因為事務繁忙,沒有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