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中的失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四十八章 農業為本,謀明天下,風中的失落,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崇禎六年到來了。
大明王朝依舊是多事之秋,陝西農民軍大規模進入山西,陝西的局勢暫時穩定下來,三邊總督洪承疇鞭長莫及,已經無法顧及到大規模進入山西的流寇,朝廷派遣賀人龍、李卑、艾萬年等部進入山西剿滅流寇,無奈宣大總督張宗衡和山西巡撫許鼎臣意見不合,都在爭取對於賀人龍等部隊的指揮權,導致賀人龍等將領無所適從,剿滅流寇的事宜停滯不前,山西巡按御史張宬,極力上疏,舉薦在陝西剿滅流寇立下大功的延綏東路副總兵曹文昭,皇上採納張宬的建議,命令曹文昭節制山西境內諸軍,合力剿滅流寇。
遼東倒是暫時平靜,沒有什麼戰事,不過因為大淩河之戰慘敗,遼東邊軍已經全部收縮到城池之中,完全失去了對遼東廣闊地域的控制。
與此不同的是,登萊之地重新煥發出來生機。
貨運碼頭、貨運倉庫和交易市場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設,軍營也開始了大規模的建設。
截止崇禎六年正月,外來進入登萊之地的人口已經超過三十萬人,而且更多的人還在源源不斷前來,後金韃子控制的復州、海州和耀州等地,當地官府已經發現人口大量流失的跡象,開始嚴格控制人口的遷移。
大量的商賈也前往登州,讓登州的商貿出現了初步繁華的跡象。
登萊之地的總人口已經接近五十萬人,絕大部分都集中在登州,雖然和戰前無法比較,但發展的苗頭已經很不錯了。
東印度公司派遣專人,前來登州府城,他們已經在登州府城租賃了商鋪,準備在這裡長期經營,公司還派遣專人拜會了吳宗睿。
商貿發展的勢頭很不錯,吳宗睿基本是滿意的,接下來就是好好呵護這來之不易的局面。
春節到來,吳宗睿最為關注的春耕時節到來了。
農業為本,商貿的發展可以讓各級官府賺到銀子,農業的發展才能夠讓登萊之地近五十萬人活下去,而且來到登萊之地的人戶,源源不斷,人口還在不斷的增加。
按照登萊巡撫衙門的告示和文書,在登萊之地落戶的人家,每家男人能夠分配到五畝耕地,女人能夠分配到三畝耕地,如此算來,就算是五十萬人全部都按照這個要求分配到耕地,依舊有大量的田地荒蕪。
這是絕對不能出現的情況。
吳宗睿和曾永忠、史可法、盧發軒、崔雲輝等人商議之後,再次做出決定,登萊之地落戶的人家,每家可以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租賃一部分的耕地耕種,其田地上面八成的收入歸於農戶家中,二成的收入上繳府州縣衙門,不過每家每戶租賃的耕地,絕對不能荒蕪,否則官府會追究責任。
同時,登州和萊州的駐軍,也劃撥了耕地土地的任務,根據軍士人數的多少,負責耕種相應的耕地,當然耕地上面的收成,全部歸於軍隊所有。
巡撫衙門下發的這個文書,很多人都沒有注意到,不過不要多長的時間,他們就會發現其中的奧妙。
“寬之兄,路廷兄,玉蜀黍的種子全部都發放到位了嗎。”
“大人,玉蜀黍種子全部發放到位了,不過登州的百姓習慣種植春小麥,還有水稻,開春就要播種春小麥,玉蜀黍的種植,難以推廣啊。。。”
史可法說完,盧發軒跟著開口了。
“萊州的情況差不多,當地百姓習慣於種植春小麥好水稻,包括那些遼東漢人,也習慣種植春小麥,他們不知道玉蜀黍,故而推廣種植的難度很大。。。”
吳宗睿神『色』變得嚴肅。
登萊之地,同樣適合種植玉蜀黍,而且玉蜀黍的產量遠遠高於春小麥,至於說番薯,種植的時間稍稍推後,可以下一步考慮。
山東屬於大明水稻的主產區之一,可惜水稻的產量不高,一畝田能夠收穫一石多水稻就算是很不錯了,不過山東水稻的質量很好,部分的水稻屬於貢米,專門提供給皇宮。
登萊之地平原和丘陵屬於對半開,平原地方適合種水稻,可惜這些年由於乾旱,不少地方種植的水稻顆粒無收,水田也變成了旱田,至於說丘陵地區,主要種植抗旱能力強的春小麥等農作物。
多年來,山東乃至於登萊之地,農作物種植單一,主要就是稻穀和小麥。
這樣的情形,必須改變。
何況今年的年成應該不錯,冬月和臘月下了好幾場大雪,對於春耕生產是非常有利的。
“寬之兄,路廷兄,玉蜀黍的種植辦法,教授了農戶嗎。”
“已經教授過,不過有些複雜,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