卿卿若淵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二十五章 舊人舊情(一),帝君在上,卿卿若淵,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匈奴民風彪悍,軍隊戰鬥力極強!我大梁與其死戰到底,勝負尚且不定,但生靈塗炭損耗國力卻是必然的;而我大梁若是求和,無論是上貢銀糧珍寶還是嫁女和親,都有損我大梁國威,積年累月,也是筆影響民生的巨大開銷。”
莫秋河道:“萬事無兩全之策,若如殿下所想,那該當如何?”
“在孤看來,這兩者皆是弊大於利,其中最重要的根源就在於,這兩種主張稍有短視之嫌,只顧當下幾年安穩或一時痛快,卻不去想日後要用百倍的代價予以償還。而若如孤所想,大梁與匈奴之間的關係,不當只看這一時,而當以百年為計!”
蕭默朝不知何時已站起來,認真聽著,跟著問:“如何計百年?”
殷頌含笑瞥他一眼,並未直接給出答案,而是循序漸進解釋道:“匈奴是遊牧民族,牧水草而居,食牛羊居氈房,一生奔襲四海為家,一應生存所需皆賴老天作美!所以當看見中原大梁百姓衣食無憂、安居樂業時,才會心中不平,他們自詡為草原鷹狼,勇猛無雙,瞧不上大梁百姓的文弱,卻不知,這又何嘗不是嫉妒的一種,因為他們強壯的身體與鋒利的武器,是為了奪得食物;而大梁百姓卻已經可以相對輕鬆的享有更充足的物產,這樣想想,他們的不屑,未嘗不是眼紅嫉妒的一種!”
這種說法甚至新奇,但細細琢磨卻頗有道理,眾學子在下面竊竊討論,都覺眼前一亮
“不比蠻夷之族,大梁、或者說我中原王朝,從不是認為武力是最重要的!儒學傳世、佛道盛行、百家爭鳴,自周禮演變而來的禮儀文明,關乎倫理道德、關乎禮節涵養,那才是大梁最珍貴也是最富內涵的底蘊!這遠比武力的攻佔,糧草財富的爭奪、乃至兇悍手段帶來的震懾更有意義,它看似無形無影,但能蔓延的更遠、更廣、更深刻!
都說匈奴王廷如何如何,諸君卻忘了,幾十年前,匈奴還沒有王廷呢!從一個個獨立的小部落,到一個漸漸成型的北方中央集權王廷,千年的遊牧習俗、部落傳統漸漸被打破,這一切,不都是跟中原王朝學來的麼!”
“待我大梁主動出擊,以萬鈞之勢讓匈奴王廷心生忌憚、主動求和,我們無需趁機壓榨匈奴,反而與之好處,承諾將部分匈奴百姓遷居到大梁北域田耕之地上,授其伺候莊農之計;每年開放與匈奴的貿易往來,以朝廷做主牽頭,收購匈奴多餘的牛羊肉畜,交易給他們棉糧絲酒;主動派人在匈奴傳播華夏禮儀,使其仰慕於大梁的文化之淵博,之後在北域辦學府,收匈奴孩童教其四書五經……長此以往,十年後、百年後,諸君儘可想一想,那時候,匈奴會成了什麼模樣。”
文化是一個民族一個王朝的魂魄!而很顯然,現在的人對這一點的認識還有些模糊,但當有人為他們條清捋析的分析明白,他們就會有所感悟
那是同化!
當一個有著厚重歷史、豐厚內涵、對於如今而言已經足夠先進與龐大的文明,主動想去同化一個並不知道抵抗、甚至樂於接受的相對落後的文明,這並不是一件難事!
君不見,世上多少戰爭的本質,除了利益,莫過於意識形態的差異!匈奴嫉妒大梁的繁榮富饒、有輕視大梁的孱弱無能,所以能毫不猶豫毫不愧疚的燒殺搶掠以滿足自己的慾望!但若是將來,他們住著大梁的土地與房屋,吃著自己栽種出來的糧食,身邊自小玩到大的是朋友是大梁人,買賣上上的合作伙伴也是大梁人……他們生活的每一處都是大梁的影子,甚至他們本身身上就有大梁的血脈,他們已經變成了與大梁人一樣的人,那那個時候,他們還能毫不動容的舉起屠刀,揮向那個他們自小生長的、早已習慣的地方,親手毀滅自己安居樂業的幸福生活?!
不可能的!絕對不可能的!
他們只會更進一步的同化,一年年、一載載,最終匈奴,都會徹底的融入大梁!甚至千百年以後,匈奴這個名字,還會不會有人記得,也未可知呢!
“好一個,攻心為上啊……”
夏宴東南方,一座假山上,概著一座精雕砌瓦的飛簷涼亭,被掩在重重茂盛的枝葉之後;登高望遠,亭中的人可以看見夏宴中發生的一切,而夏宴中的人,卻對這涼亭一無所知
此刻,兩道身影立在涼亭中,一道著一身青衫直綴深衣,更顯身材清瘦,卻如深山青竹,自帶挺拔風骨;他留著短髯,容貌清俊,雖已年過中年卻仍隱約看出年輕時的風華絕代!一雙眸子如陳年清潭,彷彿已盛滿積年的滄桑舊事,彷彿總蘊著說不清道不明的蒼涼與哀意,卻仍清明溫和、淡泊清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