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紙鶴會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十章 吹牛逼呢,裝甲咆哮,千紙鶴會飛,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接下來的幾天,家裡可算熱鬧了,弄得陳晨一陣頭大;
一家人一會爭論上這個重點高校、一會說進那個重點高校;
尤以各重點高校的計劃招生數量一下來,家裡可算是徹底炸了鍋。
今年華大、海大,在東山省的計劃招生數量,分別是13、15;
至於國防大,計劃招生數量則是57;
國防大是無地域『性』招生,加之專業側重方向跟地方重點高校,沒有太大的競爭關係;
想報考國防大的,大都是已經立志往職業軍人方面發展的;
國防大也好、其他軍事院校也罷,畢業後大抵遵從哪來哪去;
諸如東山省的考生進了國防大,畢業後最終還是會優先回流到東山軍區;
國防大往年招生的時候,各地區都會給予一定優待;
相比華大、海大,國防大往年的招生標準,其實也會相對放低一些。
當然,招生標準是一回事,三大在各地區的計劃招生數量,才是最關鍵的;
其實這一點,比招生標準,要重要得多!
尤以所謂的招生標準,是在招生結束之後公佈,大抵卡著招錄的最後一名成績;
也許那一年整個地區,考得全都很好、或者全都很差!
當然,後者那種情況,出現的機率還是比較小的。
也就是說,考得再好,沒用;
只有考生在省內的綜合成績排名,剛好在三大招生計劃數量以內,才能穩進三大;
如果排名不夠、盲目報考,結果很可能會落榜,比考砸了還憋屈!
事實上,每年招考季,都是三大與地方重點高校、乃至考生之間的一場博弈;
省內的考生排名,有沒有?
有!
不公佈!
就看考生填報志願時,有沒有膽量填三大!
尤以華大、海大,在各地區的招生計劃數量,真的只有寥寥的名額;
競爭太大、意外太多!
如果填了三大,就有可能落榜;
落了榜,怎麼辦?
涼拌!
想繼續考,只能去復讀;
復讀生本來就被區別對待,到時候復讀了一年再考,還有沒有膽量再報三大?
再報?
再報,還是有可能落榜!
落榜一次、兩次……
次數多了,就算年齡還夠,心態也會炸的!人就廢了!
反觀不填三大、填本地重點高校,只要成績大差不差,基本都會招錄;
相比三大的計劃招生數量,本地重點高校在本地的計劃招生數量,要多得多;
像一些冷門專業,都有可能出現錄取的考生成績,低於往年標準,呈下降趨勢。
大多數考生面對這種情況,自然要慎重地斟酌、考慮;
這其實就是各地區,對地方重點高校的一種保護。
當然,也不是所有考生都要斟酌,還是有個別情況的;
走關係在哪都免不了的,有些考生還是能知道自己排名的,可那終究只是極少數;
還有一種就是……諸如吳迪那種,吊得可以懟天地;
不公佈排名?無所謂!
不用公佈排名,都能知道穩進三大!
東山大學、招生辦的那位孫副主任,提前去拉攏吳迪,就是因為這個原因。
反觀張子豪當初還要死拼一把,就是因為不穩;
對方最後高考的時候,精神力峰值爆了、才穩的。
國防大還好點,華大、海大每年招生季的時候,跟各地區重點高校都要扯皮;
扯皮計劃招生數量!
實際上,華大、海大是想往少裡招,各地區卻是想往多里送。
按華大、海大的意思,每個地區招上一個半個的,最好不過了;
計劃招生數量少,自然能保證考生足夠優秀,反之就未必足夠優秀了。
更重要的是,招的外地考生太多,真的很尷尬;
多數融合少數,肯定易於少數融合多數;
本地生源多,才能吸收外地生源;
外地生源多,就成了大雜燴,最後很可能會形成大批次人才回流;
到時候,就真成了為人民服務了!
就像國防大!
是!為國家培養人才!
可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