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紙鶴會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一零九章,裝甲咆哮,千紙鶴會飛,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拂風聲,響徹不絕,吹徹得岸邊捲起大片塵殺;
之前挑釁、叫囂,有著這樣那樣的目的,但最為裝甲戰車操作手,對方本質上還是更追求勝利的,不然這時候也不會還在堅持;
畢竟眼下的情況,哪怕不想承認,確實是陳晨這邊優勢更大。
可陳晨這邊戰車的穿刺武器,死死地釘在對方戰車上,對方根本無法甩脫。
他這邊的戰車就像條蟒蛇一般,這時候勒緊了身體,仿似下一刻就會將對方徹底勒死!
當然,雖說眼下陳晨這邊確實佔據了優勢,但想要拿下這場對抗的勝利,依然不能說百分之白的;
畢竟這時候不管是陳晨這邊也好,對面江大那邊也罷,出於這樣那樣的原因,無疑都陷入了精神力的對耗。
本來對面江大那位選手,之前的選擇強攻,其實是挺正確的;
當時對方利用速度的優勢,快速的搶佔先機,與陳晨這邊戰車完成近身交戰;
對方戰車的效能,確實比陳晨這邊強不少;
這次的全國大學生對抗聯賽中,就憑江大那邊能夠突破音障的戰車效能,絕對能在所有參賽車組中排前幾的。
反觀陳晨這邊戰車,雖然是新車型,但各方面的效能,其實受限於各種因素,只能算是一般化;
就算是他這邊戰車各方面的材料質地,除了中途訂製的外部武器元件外,其他實在也都不是很好;
甚至,不單不是很好的問題,陳晨這邊戰車身上,很多其實都是渣渣,有些還都是由校方庫房內提供的二手的。
對面江大那邊的戰車,無疑針對陳晨這邊做出過一定的調整改變;
對方戰車內部結構、以及各系統方面先放一邊不談,單是對面戰車前端的固定前鏟坡度、以及長度上,無疑就是做出了很大程度的調整。
至於說對方這麼做,到底是為了什麼?
肯定是為了堤防陳晨這邊戰車的壓力穿刺!
畢竟陳晨這邊戰車的武器系統,確實屬於在車身上部的頂置武器;
說白了,在陳晨這邊攻擊時,確實利用穿刺元件自上朝下盡心壓力穿刺;
可作用力的問題,註定了陳晨這邊戰車前端下方,必然配備近乎貼地的前鏟;
也只有這樣,陳晨這邊才能藉以將對方戰車剷起,好讓穿刺元件對江大那邊的戰車,完成二次穿刺。
說起來,對方應該也是看出了這點,將戰車的前鏟部分,竟然做出了一定程度的延伸。
而陳晨這邊對江大那邊戰車,如果想進行穿刺攻擊,必然需要用他這邊戰車的前鏟,卡進對方戰車底盤才可以;
也只有這樣,他這邊才能藉以讓壓力穿刺元件,在下壓時完成穿刺攻擊。
其實陳晨這次的對手、對面江大那位選手操作的車型,可以說跟去年大學生聯賽時、江大那位選手操作的車型,幾乎是如出一轍;
兩者在戰車外形、主體架構等方面,真的可以說很像;
陳晨在去年大學生聯賽時,就是因為戰車型別被剋制,再加上當時還是個粉嫩的小萌新,一度被打得不要不要的。
他當時如果不是僥倖把戰車拖進了水底,最後搞不好真會被擊毀KO。
陳晨當時那一場,雖然最終還是輸了,但江大那邊也暴露了對方戰車,比較一般的涉水作戰能力。
其實對方戰車的整體效能雖然蠻強的,但無疑是存在著一些致命的短板;
就諸如對方戰車的涉水能力,真的是比較差的,陳晨當時也不會選擇進入精神力進階狀態,消耗了不少的精神力;
如果不是對方一開始的搶佔先手,可能眼下這場對抗早就已經結束了;
可對方當時的選擇雖然不錯,但之後的發展,無疑出了些偏差;
其實越是到了這時候,越是考驗雙方的毅力;
其實本來還以為這場對抗,在陳晨這邊對江大那邊完成穿刺後,很快就會結束的,結果雙方卻陷入了僵持;
說起來,對方在對抗一開始就選擇強攻,瞬間與陳晨這邊完成了近身,當時確實是佔到了優勢的;
奈何陳晨這邊仗著精神力進階狀態,直接強勢反殺。
這時候整個對抗賽,在這種僵持中,也從技術層面轉變到了毅力的比拼;
畢竟雙方的精神力,在這種對耗中,都已經瀕臨底線。
映襯著堤壩一側水面上奔騰滾滾的水浪,戰車的轟鳴聲,仿似篇正在回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