塵都乞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54章 金銀金銀(十五),盛唐破曉,塵都乞兒,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萬歲登封元年二月初二,武后起駕,出神都,赴登封,封禪中嶽嵩山。

權策呈上的皇族第三代隨扈名單,武后詔準,另外加上了皇太孫李重潤,令相王李旦、梁王武三思、定王武攸暨、千金公主及安平王武攸緒等人隨行,皇太子李顯留京監國,以宰相豆盧欽望和歐陽通兩人輔佐。

事實上,隨行的還有衛尉寺少卿張易之和通商府供奉張昌宗兄弟二人。

兩人以朝官身份隨駕,但卻一直被武后留在自己的鑾駕上,金黃色的車駕咯吱咯吱搖晃,時常會有異樣的聲音傳出。

許是佳節封筆,縱情聲色的日子過得太舒坦愜意,武后漸漸有些沉迷其中,不可自拔了。

相王李旦等人都是乘坐鑾輿,相隔甚遠,不受影響,但權策和李重潤等年輕一輩,還沒有到那個年歲,都是策馬隨行,聲聲入耳,很是尷尬。

他們是隨扈,雖不用持刀掄劍,肉身上場,但也不宜擅自遠離,無人追究便罷,若對景時候被有心人提起,那就是心懷怨望、大不敬之罪。

權策勉力清心,思索起了公務。

通商府整合基本完成,各府道、州郡的外貿行商,大多都是訊息靈通之輩,得知了通商府的變動,哪裡還能坐得住,不等地方官員的佈告施壓,便早早啟程,雲集神都洛陽。

來都來了,自然不會輕易就走,拿到外貿執照,只是第一步,逗留神都,託門路走關係,揮灑錢帛套近乎,試圖爭取通商府新的掌權者歡心,不說有所偏向,只求有個風吹草動,能有個知會,都是好的。

更重要的,是稽查和管制律令,此令包羅永珍,刑罰嚴酷,幾乎樣樣都要管,但迄今為止,卻沒有任何一條明確的令諭傳出,要管制外貿交易物件,總要指條明路,誰家能交易,誰家不能?

彷彿一隻大手自雲中伸出,將大週四境的外貿行商手腳都按住了,西、南、北三條繁忙商道,往日人喊馬嘶,車馬絡繹,通商府成立,卻陡然一空,大批財貨在各地貨棧堆積如山,卻無人有膽量敢擅自行事。

折財事小,丟命事大,主掌此事的,是大名鼎鼎的皇族第一人權郎君,這人有文武之名,聲譽頗佳,頗得民間文壇追捧,但掀開表面,卻也是權勢煊赫,手段強橫,歷數過往,犯在他手中的,無論朝官、勳貴還是門閥,絕無容情,何況區區行商,有幾條命可供他玩耍?

李重潤拍馬上前,與權策並轡,壓低聲音道,“大兄,我在東宮聽到些訊息,有些外藩藉著關係求到父親面前,說是您主政通商府,壓迫商道,致使外藩民生凋敝,長此以往,外藩即便懷有忠心,也難以,難以長久”

權策勒了勒玉逍遙,落後李重潤半個馬頭的身位,沒有直接回應,“太孫殿下,今時不同往日,情分可留在心中,稱呼還是改一改吧”

論起品秩,皇太孫與親王地位等同,但畢竟是可能的未來皇帝,自有君臣分際在,權策可以與定王武攸暨世叔賢侄相稱,相處隨意,甚至與魏王武承嗣結仇交手,但卻不宜託大受了李重潤的兄長稱呼。

李重潤神色有幾分失落,抿嘴戚然露出一絲笑意,“是,權侍郎……方才我提及的,你還須妥善應對,有此動向的,很是不少”

權策有些詫異,他整合通商府未久,外藩不至於立時有感,能察覺此中兇險的,應當不多,怎會有許多人找到東宮去?

李重潤自是看到了權策的困惑,不自然地移開目光,似有難言之隱。

權策福至心靈,東宮裡,除了太子李顯和太孫李重潤,還有個話事人,或者說,還有個真正的話事人,太子妃韋氏,這個女人卻不是安分的,斷不會眼睜睜瞧著權策按部就班,走完他規劃好的步調,能找些麻煩,拿捏些籌碼,她總是不會放過的。

權策側頭看了看旁邊的鑾駕,希望張昌宗除了辦事,也能將通商府的情形吹個枕頭風,讓他儘早得個全盤陳述計劃的機會,夜長夢多,再好的謀劃,也敵不過太多人算計。

“啊呀……”鑾駕中突兀地溢位一聲綿長的嬌呼。

李重潤臉頰騰地漲紅,咬了咬腮幫,頗有些憤懣怨恨之意。

權策有心勸說幾句,卻不得其便,默默記在心頭,定要尋個適當的時機,讓他收斂一些,宮中不比外頭,一言一行,無不落在有心人眼中。

環顧不遠處,壽春王李成器、信陽王武崇敏、高陽王武崇訓都是面紅耳赤,他有些慶幸,事先將唯一的外姓臣子侍御史鄭鏡思安排在了後方,沒有近身隨扈,若不然,他們這些皇族貴胄,怕都沒了麵皮。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極品吳掌櫃

陶人張

鐵血鑄新明

故土難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