塵都乞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51章 金銀金銀(十二),盛唐破曉,塵都乞兒,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萬歲登封元年正月二十,武后登朝理事。
有監察御史上奏,彈劾權策脅迫外藩,擅作威福,致使外藩心懷梗阻,與天朝離心離德。
武后嗤笑一聲,未予理會,喝令退下。
大抵這也是個試探性的動作,未能建功,便偃旗息鼓。
武后提及河內王武懿宗伏法,夏官尚書一職虛懸,轉太子中允袁恕己為檢校夏官尚書,暫攝兵事。
這話一出,朝堂寧靜,袁恕己算得是潮起潮落最具戲劇性的朝官了。
李旦西征前夜,為交好張易之,也為了給岑羲騰位子,將袁恕己下放擔任衛尉寺卿,前不久,少府監區別對待外藩,朝中動盪,上官婉兒出手警告,又將他貶官到東宮,擔任太子中允,眼下又連升六級,由從五品直升從二品,回到中樞擔任夏官尚書。
明眼人心知肚明,這是時勢造就,武后顯然不樂見新立的東宮太子成長太快,給他樹敵來了。
“諸卿可有奏議”料理了此事,武后拂袖問政。
地官侍郎張柬之上奏,大周外藩商隊頻密,商道繁榮,賴以為生者已不下數十萬眾,有所關聯者,數以百萬計,攸關國計民生,朝廷管理外貿,流於鬆散,歸口不一,各行其是,多有奸詐行商巧取豪奪,也多有奸猾胥吏上下其手,大肆侵佔民財,更有不肖之徒,裡通外國,坑陷同儕,奏請設定通商府,直隸尚書省,統管外貿事務,核發外貿行商執照,釐定諸藩貿易物件及限額,以期利國利民。
武后微微蹙眉,這是權策早已提過的事情,但領軍衛徵調外藩丁壯之事尚未落定,此時又提出外貿改制,豈不稍顯紛亂?
“諸卿,可有建言?”
“陛下,臣反對”宰相豆盧欽望率先出列,鬚髮皆張,情緒激烈,“臣以為,商貿之活躍,商賈之盛行,流毒不淺,民間唯利是圖,世風爾虞我詐,於國無大利,反倒有大害,不過念及外藩生存不易,故而大開方便之門,稍許其延續,豈料規模日漸坐大,操持賤業之人眾多,有傷農桑根本,應加以調治打壓,不當鼓勵其事,徒然使其氣焰囂張”
“陛下,臣附議,外貿行商規模龐大,核發執照管束,曠費人力,若以中樞衙署統管,則使朝廷銅臭遍佈,有損朝廷威儀格調”這是王同皎,由廬陵王府錄事參軍,一躍入朝,為秋官侍郎,他似是全然忘記了朝廷徵收賦稅這回事,也忘了朝廷去年曾一度因江南道受災,國庫空糜,各部寺都曾為了錢帛爭鬥。
“陛下,臣以為此事可行,但應暫緩,畢竟干係重大,有礙國計民生,梳理各衙門干係,設定分支,都應謹慎,不宜操切,可在一年半載之內達成,以免忙中出錯”天官尚書宗秦客使出了拖字訣,作為一個貪婪成性的朝官,他沒有前面兩位的迂腐性情,某種程度上,他是支援通商府設立的,但卻不能是張柬之突然襲擊之下設立,他必須要分得一杯羹才行。
“陛下,臣不以為然”左散騎常侍敬暉站了出來,批駁宗秦客的論調,“通商府之設,主責對外,並非對內,天朝物產豐盈,國強民富,整理外貿,可增強國力,治理亂象,調控生息,也可造福商賈,間接惠及百姓,此事應從速施行,不宜久拖”
“陛下,臣曾統計太府寺市易署、鴻臚寺館驛通商司以及本衙市舶司等職權,雖門戶有別,卻各有側重,市易署平抑物價,管理大市,分支集中於三都之地,館驛通商司主責管束外藩商賈,密佈於交通要道,分支最多,市舶司主責海貿,分支多設在沿海商埠,三者整合,強其職責,統其功用,則事半功倍……”地官尚書武攸暨長篇大論,直接切入操作層面。
“陛下,臣以為,設定通商府,或有其必要”梁王武三思觀察良久,才邁步出列,言辭謹慎,“然此府幹系外藩,又插足財賦,更頗能影響地方,許可權甚大,須尋得妥當人主理其事方可,呵呵”
武三思打了個哈哈,轉頭看向身後的權策,“卻是人才難尋,若是權侍郎離了鸞臺,去主持通商府,倒是合適”
權策與他對視一眼,笑著拱手,“梁王殿下過譽了”
卻是不置可否。
武三思心中咯噔一下,擠出個笑意,退回班列,不再多言。
直覺告訴他,權策的動靜不對,其間定有內幕,說不準就是龍椅上的干係,多言多動,有害無利。
武三思撤了回去,宗秦客猶自不肯死心,“陛下,如張侍郎所言,大周境內,行商不下十萬眾,且商賈奸猾,短時間內怕難以完成核發執照之事……”
“陛下,此事並不困難,可與通關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