塵都乞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78章 南衙南衙(九),盛唐破曉,塵都乞兒,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臣原秋官尚書崔元綜言,陛下與高宗皇帝,察納雅言,肇建科舉,自顯慶四年,高宗皇帝於洛城殿殿試天下英才,爾來已有三十七載,乃君臣共治之典範,學子晉身之大道,朝廷正氣之淵藪,實朝廷之大政,道統之鴻基……”
“……承繼光大之要,唯公唯正,臣離朝日久,久在鄉里,斗膽妄言,科舉之行,缺漏有二,一者運作無常,貢舉時節不定期,間隔之期短則兩年,長則十年,士子無從預判,準備不及,主其事者不定人,地方尤其紊亂,二者評判無規,雖有鎖廳閉帷,以示避嫌,然案卷之上,籍貫姓名昭然,難免孳生偏頗……”
“……臣以為,可將科舉定案三載一期,各道鄉試定於秋闈,中樞貢試定於春闈,翰林學士、珠英學士等大儒學者出京,主持地方學政,免受地方滋擾……大興尚學之風,地方建立學院,士紳大族,捐資助學,可折抵稅賦……可限縮貢舉之中舉薦參試名額,行糊名謄錄之法,以嚴科舉風紀……”
因隴西李氏科舉舞弊一案,武后下令群臣上奏疏論政,清河崔氏的族長崔元綜上了奏疏,涉及科舉制度方方面面,字字句句苦口婆心,奏疏足有數十折,長度前所未有,政事堂諸位宰相逐一閱覽,頗受震動,不能置一詞,原樣上呈御前。
武后閱覽之後,大為驚喜,令人將這份奏疏傳抄數百份,以皇榜形式昭告四方,令春官尚書嚴善思以此奏疏為藍本,重新擬定科舉制章程,題本上奏。
嚴善思表現出前所未有的高效率,率領春官衙門眾官佐,耗時五個晝夜,拿出了科舉制度章程律例,在崔元綜離京之前,頒行天下。
崔元綜離京,武后令皇太孫李重潤、鸞臺侍郎權策並昭容上官婉兒一道為他送行,隆寵備至,李重潤宣達旨意,冊封崔元綜世爵,為清河縣公。
崔元綜感恩戴德,哭哭啼啼而去。
他這一行人,與來時相比,要縮水許多,主要是運載的名貴禮品都送了出去,車馬少了許多,如果可以重來,崔元綜一定不會登門向權策行賄,沒有前日那次行程,也不會有這份科舉奏疏。
那封奏疏,健全了科舉取士制度,打破了士族對經典辦學的壟斷,全都是軟刀子,他連一個筆畫都不認同,全文都滲透了權策的意圖,借用了他的名義而已。
隴西李氏因科舉舞弊,名望一墮千丈,他清河崔氏,也會因這封奏疏,變成五姓七望、山-東士馬的公敵罪人。
崔元綜半躺在馬車中,車馬轆轆,他的身子小幅度抖動,雙眼呆滯無神,呆呆看著小小的車窗外,不時有初秋冷風吹進來,他卻仍舊覺得車內逼仄憋悶,難以喘息。
送行事畢,權策三人並轡站在城門前,秋風中夾著點涼悠悠的雨絲,落了下來。
權策心情極好,大笑出聲,“哈哈哈,秋風秋雨愁煞人吶”
極為矛盾,城門口的眾人都面露不解。
只有上官婉兒曉得,她的郎君為了打壓士族門閥,耗費了多少心力,財產、名望、仕途,這是一套密不透風,一環扣一環的組合拳,權策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不僅鞏固了皇權,也將掌控在手的四大家族拿捏得更加牢固。
“呵呵,大兄,權侍郎,您的模樣,不像是犯愁的樣子”李重潤附和著笑了兩聲,頗覺有趣。
上官婉兒抿了抿嘴,笑吟吟地打趣道,“權郎君這個模樣,應該說是春風春雨喜煞人才對”
“哈哈哈”權策又是一陣大笑。
李重潤確認大兄心情的確很美好,便試探著央求道,“大兄,重潤難得出宮一趟,有意去府上探望一下義陽姑母……元光得封藍田侯,重潤還未曾與他當面道喜呢”
“噗嗤”上官婉兒掩口而笑,李重潤這個理由實在好笑,權衡僅有半歲大,還在襁褓中吃手指,休說當面道喜,怕是連藍田侯這東西能不能吃都分不清。
“也好,那便同行”權策也沒有強作黑臉,當即應允,順勢邀上上官婉兒,“昭容若無緊要公務,不如一同到舍下作客?”
上官婉兒欣然接受了邀請,三人入城門東行,徑直去往上林坊。
義陽公主見了李重潤,頗有一番歡喜,畢竟曾比鄰而居,走動頻繁,雖不是嫡親侄兒,也差不離了,張口就要留用午膳,拉著他好一番親近,只是他要當面向權衡道喜的願望無法實現,藍田侯正在呼呼大睡,不予接見。
權策帶著上官婉兒見了雲曦,來得巧了,雲曦正帶著小姑子權籮,與芙蕖、姚佾等女商量著今年乞巧節的安排,雲曦多半隻是聽著,沒有多少主意,芙蕖的主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