塵都乞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19章 色即是空(十二),盛唐破曉,塵都乞兒,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虞山吹來的風很冷。
權策巡察之後,動作突如其來。
尚書省右司郎中王之賁,將包括虞山軍將軍在內的中高層將領全數彈劾了一遍,同時大幅度保舉了一大群下層軍官,最誇張的是一個小小什長,名叫鞏石的,因訓練表現精強,頭腦清晰,頗得權策青睞,連升十級,擔任虞山軍中郎將。
彈劾與保舉,全都在虞山軍內部完成,絲毫沒有滲透安插之舉,顯得頗為坦蕩。
按照常態來說,這種大動作,即便沒有侵襲惡意,但干涉之意明顯,勢必引發反彈,有沒有道理,都會因為政治因素,變成曠日持久的權鬥。
然而,這封奏疏一上,首當其衝的相王李旦,保持了詭異的沉默,遭到彈劾的將領們,自行奏疏認罪,也無人反抗辯解。
王之賁奏疏中提及的,都是權策在實踐中所得,真的不能再真,滿營將士,都看在眼中,而且有理有據,無可辯駁,彈劾的罪名,諸如“不諳實務”、“演訓懈怠”、“武勇不及”,都是鐵證如山,強行嘴硬,也只會讓人看了笑話,自取其辱。
更重要的是,王之賁還在奏疏中提及了虞山軍的一個優點,那便是將領團結,這是很有藝術的詞彙,將領團結,而不是上下團結,也不是將士團結,既暗示了虞山軍上下離心的事實,又挑明這些將領都是一個鼻孔出氣,干犯忌諱。
這是權策認可的優點,但也是引而不發的最大罪名。
讓他稱心如意便罷,與他硬頂,怕是等待著李旦的,不會是這種越俎代庖的強行干涉,而是經營軍隊勢力,居心叵測的罪過,想必權策只須挑起這個話頭,自有無數人前赴後繼,願意幫忙將李旦的罪名坐實。
以上御下,都講究殺雞儆猴,權策卻在巡察南衙的第一站,就將老虎掛了起來,直來直去,以軍中硬碰硬的傳統風格,將虞山軍處置得啞口無言。
南衙軍衛,齊齊大震。
各軍衛主官無不膽戰心驚,南衙各處營地,登時沸騰,神都城內巡弋值守的府兵,軍紀為之一肅,居移氣養移體的大將軍、將軍們,無論爵位、年資,都脫下寬袍大袖,穿上盔甲短打,尚武之風,盛於一時,甚至傳揚到神都市井,永豐裡勾欄,趕時髦的五陵少年,舞蹈只看秦王破陣樂,樂曲只聽將軍令。
就連老早就放話出去,不信權策能將他如何的右監門衛大將軍張昌宗,也坐不住了,不得不忍著羞臊,自打嘴巴,連續多日,一有閒暇就到右監門衛大營巡視,驅趕全軍將士從嚴訓練,稍有不及,大肆裁撤將官,提拔下層軍官,將權策可能挑的麻煩,提前堵上。
一不做,二不休,既是該丟的臉面都丟了,他也不再顧忌,專程找了左監門衛大將軍武秉德,向他取經,打聽權策的偏好和動向,鉚足了勁準備應對權策的巡察。
在這個節骨眼兒上,權策卻忙活起了私事。
修業坊,尚書省右司郎中王之賁的府邸。
車馬輻輳,峨冠博帶,士人云集。
太原王氏族長王昱遍灑請柬,邀集士族大家和士林文壇頭面人物,備辦了盛大的儀禮,三子王之渙正式拜權策為義父。
此事可稱盛大,文壇之上,稍有名望的才子儒生,濟濟一堂。
士族頂端的五姓七望全數到齊,還都是族長親自出面,長安、洛陽兩都及左近計程車族,來人也頗為不少,像是河東柳氏、茂陵杜氏等,都是出動了多個近支族老來撐場面。
同為士族,又是權策舅家的蘭陵蕭氏,幾乎傾巢而出。
京兆韋氏也來了人,並不是韋氏在官面上的檯面人物洛陽府尹韋汛,而是與太子妃韋氏親緣更厚的同祖堂兄韋淋。
雖說這些人的到來,很有可能因為結親的另一方是當朝宰相,但畢竟是太原王氏的場子,如此群賢畢至、衣冠雲集的盛況,體面非凡。
自幷州趕來支應的太原王氏族親,跑前跑後,更賣力氣,原本吹鬍子瞪眼的老輩兒,此刻也是和顏悅色,王氏上下,對王昱這個族長,更多了幾分敬重。
時辰方到正午,權策準時抵達。
王昱率眾在門外恭候,一如往日。
“有勞諸位”權策含笑下馬,拱拱手,喜氣洋洋。
“不敢,不敢”眾人亂糟糟辭謝,王昱上前,“為犬子之事,耽誤右相光陰,本就是罪過,豈敢言勞煩”
這話落地,眾人都覺得冷颼颼的,權策眼下主抓的公務,可算不得平和,耽誤些許光陰,說不得是件大大善事。
“右相,恕我冒昧,且容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