塵都乞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26章 艱難皇嗣(十四),盛唐破曉,塵都乞兒,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劍南道,利州,不是一個普通的地界。

貞觀五年,英明神武的太宗皇帝突發奇想,決定將自己的親信大臣分封到天下要衝各州擔任都督,並且世襲該職務,扶保大唐千秋萬世。

這個恩賞政策並不受當權的關隴集團歡迎,他們對中樞更有興趣,採取了消極抵制態度,拒不履任,庶族地主和前朝勳貴也都不以為然,宋國公蕭瑀甚至為此剃了光頭,以示抗議,太宗皇帝騎虎難下,硬骨頭啃不動,便用一些鬆軟一些的保住顏面。

應國公武士彠便在此時出任利州都督,他的次女在利州出生,長到八歲,才回返長安,即是龍椅上臨朝稱帝的武后。

至今利州仍有不少武氏族人聚居,刺客提到利州,又託詞天命,這是再明顯不過的指向。

訊息傳出,輿論鼎沸。

不止滿朝公卿,便是排斥異己最為兇殘的武承嗣、來俊臣等人,也頗感訝異,豫王李素節是武后親手立下的安民告示,只要有忠心,李家人也不是不能成活,如今真相血淋淋撕開,武后竟對豫王使出暗殺手段,結合皇嗣李旦的遭際,顯然是打定主意,姓李的一個都不放過。

何等殘酷毒辣?

朝中風向為之大轉,原本立場相對溫和中立的岑長倩、婁師德等人,配合豆盧欽望,接連出手,首當其衝的便是策問授官,三千舉子竟只有三人獲得實職,其餘都是試官,掛的試官官職也不是朝廷職務,都是地方上的主簿、典史、倉曹等微末小吏,他們有理有據,這些人的品德才華的確不行,無人有話好說。

獲得實職的三人也並不好過,就任不足一天,便連出紕漏,侍御史葛繪一紙彈章,將三人齊齊發配到邊塞安東都護府效力,恰似最後一根稻草,迫使武后施恩於士林,籠絡地方的計劃徹底流產。

倉促之下,武承嗣等人進退失據,將上躥下跳的三子武延秀召回府中,暫時放棄了對李旦的窮追猛打,全力應對朝野攻防,然而武氏集團內部軍心也有些凌亂,還有武三思若有若無扯後腿,很是力不從心。

武后胸中早有成算,冷眼旁觀朝局動向,不過冷笑置之而已。

兩日後,武后當朝宣佈制令,“朕膺天命,掌萬國,牧萬民,夙興夜寐,甘霖普降四海,心無旁騖,親愛竟不及於骨肉,念茲在茲,懷愧尤甚,驚聞豫王遇刺,痛徹心扉,人之疾痛慘怛,所念者唯親也,急令權策暫緩回京,轉赴澠池探問,令待詔上官婉兒攜宮中御醫前往診療”

“澠池事畢,二人同赴劍南道,徹查刺客一案,窮究其根源,不論官民老幼,涉案者一律縛送神都,朕親自鞠問,且看是誰人,如此替朕分憂,哼哼”

武后聲調高亢,咬牙切齒,說到惱怒處,抬腳將面前御案踢翻,上面陳列的奏疏硃砂沿著丹墀滾落下殿,咣噹當作響,朝臣噤若寒蟬,齊齊出列恭請陛下息怒。

武后嘴角挑了挑,拂袖而去。

她並沒有表現出來得那麼憤怒,但她只有憤怒一些,才能表明問心無愧,鎮住朝堂上的歪風,也讓有心人明白,她的豆腐,並不是那麼好吃。

派豫王的親外甥、朝野享有名望的權策去查案,且看爾等還有什麼話好說。

如意元年六月中,權策抵達神都洛陽長夏門,未及進門,便接到傳旨,聽聞舅舅性命垂危,大驚失色,不敢耽擱,立馬掉頭,折轉北上。

澠池,豫王府。

谷州刺史及州縣官員在王府正殿齊聚,都是一籌莫展。

豫王李素節的傷情愈發沉重,昨日還能進些流食,睜眼見人,偶爾說幾句胡話,今日卻已經昏迷不醒了。

一群群醫生來了又走,都是束手無策,連個藥方都不敢出。

“情形如何?可能出方子?”李素節的長子李璟在病房外攔住醫生追問,那醫生卻只曉得搖擺花白的頭顱,一個字都不肯說。

李璟年有二十餘,已成婚,無爵位封賞,也未開府,這幾日日夜侍疾,熬得形銷骨立,雙眼血紅,見醫生作態,憂懼交加,一屁股坐在石階上,以手捂臉,無聲飲泣。

正殿裡的官員們遠遠瞧見,相顧無言,氣氛悲傷,藥石無效,迴天無力,只有等著朝廷的處罰了,親王在屬地遇刺身亡,這裡所有人都脫不得干係,何況李素節是個清淨省心的,並未給地方找什麼麻煩,悲傷之意,除了應景,也有幾分真心。

這時,門房管事急匆匆衝進來,語無倫次,“門外,有兩個老頭兒,說是看病的,說是神都來的”

“醫生?速速有請,速速有請”李璟原地彈跳起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極品吳掌櫃

陶人張

鐵血鑄新明

故土難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