塵都乞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63章 松漠有雨(二十九),盛唐破曉,塵都乞兒,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長歌一曲,權策宿醉整夜。
翌日天明,勝州李多祚、涿州侯思止、蔚州武延基的急報紛至沓來。
幾人的軍報一合,神兵道行軍大總管轄區內的作戰情勢,躍然紙上。
李多祚的軍報,將武三思和武懿宗落入李盡忠圈套的前後說得清清楚楚,李盡忠的謀劃,說起來簡單粗暴,並無新鮮之處,武三思懷有私心,勝州距離檀州更近,卻拖拖拉拉,不盡全力,反倒催促武懿宗快速行軍,武懿宗立功心切,揮軍疾行,在灤河一帶,遭到李多祚伏擊,近三萬人全軍覆沒,武懿宗只帶著少量親衛逃出,其後李盡忠在檀州升起大周旗幟,假傳武懿宗訊息,意圖將武三思誑入城中,武三思卻多長了幾個心眼,令檀州都督張九節領軍先行,察覺有異,便倉皇逃竄,致使張九節和所率軍隊孤立無援,慘遭圍殲。
李盡忠所部挾大勝之餘威,掉頭北向,試圖跳出包圍圈,回到松漠遼東故地,在涿州的侯思止當機立斷,盡起右玉鈐衛大軍,出涿州城迎擊,擺出車馬,野戰圍堵,與李盡忠交鋒數次,勝多敗少,穩穩將他壓制了回去。
武延基的急報卻是告狀的,武懿宗逃回北都幷州,嚇破了膽子,不敢再出城一步,每日都要往軍營中走好幾遭,越看越是覺得自家兵力薄弱,不安全,連連下令讓武延基棄守蔚州,將北都留守府麾下兵馬全數調派回幷州,專注防禦。
“……出征時強猛如虎,不顧一切,敗陣後畏怯如羊,草木皆兵,實非大將之風,蔚州乃幷州門戶,棄守何其輕易,河北烽火處處,收復何其艱辛……”
武延基牢騷滿腹,苦心扼守許久的蔚州,自然不願就此拱手讓與契丹人,請權策深思熟慮作出決斷。
“情勢竟糜爛至此?”李嶠大驚失色,連聲催促,“權郎君,還請速速回勝州,坐鎮大局”
鄧懷玉也是熱鍋螞蟻一樣團團亂轉,“正是此理,若實在緊急,不妨調派邊軍,用些障眼法蒙過突厥人便是”
鄭重、令狐倫五人都是目光灼灼,等待權策下令。
權策卻是擺擺手,心下反倒是鬆了口氣,除了損兵折將,大周並未再失州郡,四面圍堵尚且穩固,戰略優勢仍在,只是可惜了張九節,當日他主動請纓,權策肅穆告別,本就有所預料,雖然可惜他一身幹才,但對張九節自己來說,未嘗不是解脫,眼下除了一聲嘆息,別無其他。
“爾等備禦突厥,不可輕動,便是我,也不應動彈,一旦突厥自以為窺破大周虛實,趁亂而起,便是兵連禍結,永無寧日”
李嶠和鄧懷玉還要開口再勸,權策豎起手掌制止,神色一肅,“傳令給武延基,視情形之變,自定行止,契丹新勝,氣勢正旺,壺流河北岸必有異動,蔚州不足惜,務必以黎民安危為重,當機立斷,切勿勉強”
眾人聽在耳中,神情都是複雜,有武懿宗的命令在先,權策這道軍令下去,只要契丹有異動攻打蔚州,武延基只剩下收斂百姓,撤軍棄城一條路好走,幾乎沒有迴旋餘地。
“將軍,蔚州若失守,北都暴露在契丹人面前,守城的河內王……這個,還請將軍三思”眾人眼神換來換去,還是鄭重出面規勸,在人前,他一向恪守分際。
“我意已決”權策心如鐵石,拂袖而去。
李嶠長長嘆口氣,也負手離去,他能理解權策的決定,打敗仗的是武三思,要棄守蔚州的是武懿宗,撤兵的是武延基,與權策的關聯都算不得密切,即便北都淪陷,只要最終反敗為勝,他不僅沒有軍事上的罪責,還能拿到政治上的勝利。
“煩惱皆因強出頭,利令智昏吶”李嶠幽幽嘆息,沒有權策的用兵本事,不如放手不理,坐享大功,武三思此番按捺不住,出手搶功,殊為不智。
權策出門,謝瑤環匆匆邁著碎步跟上,輕聲道,“郎君,武三思和武懿宗上了聯名奏疏,將此次戰敗的罪過,悉數推到了張九節身上……”
權策腳步一頓,咬了咬腮幫子,到底無言。
當夜,雲州都督府歌舞昇平如舊,沒人察覺,有一行十數名士兵,快馬賓士在連線雲州和涿州的馳道上,這條路上有崗哨和烽火臺,兵馬輪駐,再正常不過,只是這一行有些奇怪,一路自雲州到了涿州,攸忽之間換了裝束,散往各個方向。
三日之後,野呼利率領藍纓軍殘部八百人,東行至李盡忠軍側面,與侯思止的右玉鈐衛主力遙相呼應,薛崇胤領焰火軍出關,匯合拓跋司餘的萬騎,與孫萬榮統領的契丹兵馬纏鬥。
壺流河北岸,主將伏鐵石以奚人所造的水車載人,強行渡河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